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天文大發現!宇宙死亡螺旋中瀕臨毀滅的系外行星

天文大發現!宇宙死亡螺旋中瀕臨毀滅的系外行星

由澳洲麥覺理大學主導的國際天文團隊,成功觀測到一顆極端系外行星TOI-2109b的軌道衰減現象。這項發表於《天體物理學期刊》的重要研究,為恆星能量耗散機制提供了全新線索。

這顆位於武仙座、距離地球870光年的系外行星,堪稱天文學家迄今發現最極端的行星之一。它屬於罕見的「熱木星」類別——這種氣態巨行星以極近距離環繞恆星執行,表面溫度高得驚人。在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中,這類行星僅佔千分之二。

研究主持人海梅·阿爾瓦拉多-蒙特斯博士指出:「這是一顆超熱木星,其軌道距離比任何已知熱木星都更接近母恆星。」TOI-2109b的公轉週期僅16小時,質量是木星的5倍,直徑更是木星的兩倍。相較之下,水星繞太陽公轉需88天,但其質量僅是木星的六千分之一。

由於極端接近恆星,TOI-2109b為科學家提供了觀測「軌道衰減」現象的絕佳機會。研究團隊透過NASA的TESS任務、歐洲太空總署的CHEOPS衛星,以及多座地面望遠鏡2010至2024年的觀測資料,發現該行星軌道正以每年至少10秒的速度縮短。

研究提出三種可能的終極命運:
1. 潮汐力撕碎:當行星接近洛希極限時,恆星引力將使其解體
2. 恆星吞噬:若軌道衰減加速,行星可能直接墜入恆星,產生堪比2020年觀測到的閃光現象
3. 氣殼剝離:強烈恆星輻射可能蒸發行星大氣層,僅留下岩石核心

阿爾瓦拉多-蒙特斯博士強調:「這個獨特案例將幫助我們解開許多天文謎團,甚至可能改寫對行星演化的認知。」未來3-5年的持續觀測,將讓人類首次見證行星系統步入毀滅的實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