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塊效應:顛覆你對記憶的傳統認知
對年輕世代來說,俄羅斯方塊或許只是款簡單的小遊戲。但在智慧型手機和高畫質掌機尚未問世的年代,這款遊戲可說是劃時代的創舉。眼見為憑,不妨親自體驗看看。不過我們要告訴你,長時間遊玩可能會對大腦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在俄羅斯方塊中,玩家要不斷排列由四個方塊組成的彩色形狀,目標是讓一行行方塊消失。遊戲理論上有終點,但考慮到至今僅有極少數人通關,且多數是在近幾年才達成,一般人很容易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仍無法破關。
正是這種遊戲機制讓「俄羅斯方塊效應」在大腦中生根。許多玩家回報,他們會在視線邊緣、閉上眼睛時,甚至入睡前仍看到彩色方塊浮現。那種想把方塊排列整齊的衝動也會延伸到現實生活,比如突然想重新整理書架。這種現象其實普遍存在於許多遊戲中,就像我玩完《戰慄時空2》後,總會不自覺地抬頭看隧道頂端,這被稱為「遊戲轉移現象」。
俄羅斯方塊效應證實,傳統將記憶與感知視為被動過程(就像電腦輸入輸出資料)的觀點並不完整。這種效應需要主動的認知處理——你並非只是將資訊儲存在大腦某個小盒子裡待日後提取。你的大腦會透過主動詮釋與調適來處理這些訊息。
若非如此,大腦就不會持續試圖將現實世界想像成俄羅斯方塊(或其他遊戲)的樣貌。如果你曾看過有人對著雜誌或紙張做出雙指縮放的手勢,你就明白我在說什麼。
這種效應甚至被運用於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像俄羅斯方塊這類行為幹預措施,能有效減少侵入性記憶的產生。雖然研究聚焦於創傷事件發生後的第一週,但團隊發現這種方法確實能降低侵入性記憶的出現頻率。
「任何人都可能經歷創傷,」研究作者Emily Holmes教授指出,「如果能運用電腦遊戲設計簡單的行為心理幹預措施,預防創傷後的心理痛苦並減少這些折磨人的侵入性記憶,將對許多人產生重大影響。這只是初步研究,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
俄羅斯方塊是款令人上癮的趣味遊戲。它確實能改變你的大腦運作方式,而且有時是往好的方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