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研究發現:簡單小技巧就能提升學生數學成績

研究發現:簡單小技巧就能提升學生數學成績

美國賓州大學行為改變促進計畫的研究團隊近期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研究,探討低成本的行為科學引導方式是否能幫助教師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重要研究,為長期困擾美國教育界的數學學習問題提供了新解方。

美國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全球排名長期處於後段班,疫情更讓這個問題雪上加霜。過去研究顯示,基於行為科學的介入措施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進而改善數學成績。這啟發研究團隊思考:若將類似方法應用在教師身上,是否也能產生正面效果?

研究團隊與非營利教育平臺Zearn Math合作,針對超過14萬名教師和近300萬名小學生進行實驗。他們比較了15種不同介入方式的效果,發現行為科學導向的電子郵件提醒能讓學生數學進步幅度提升1.89%。其中效果最佳的策略是每週提供教師個人化學生進度報告,這個方法讓學習成效提升了5.06%。

研究主持人、賓州大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指出:「這些簡單又低成本的小技巧,在不同學校環境中都展現效果,而且效果持續到介入結束後八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學生個人化資料的提醒方式效果明顯優於一般性訊息。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這些改善幅度雖然具有統計意義,但實際效果仍屬有限。共同作者Katy Milkman教授表示:「這顯示我們需要比電子郵件提醒更強力的支援措施,同時也說明改變人類行為確實相當困難。」

這項研究為未來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啟示。研究團隊建議後續可探討:教師目標導向提醒的長期效果、不同介入方式的比較效益,以及如何結合內在動機與外在獎勵來最大化學習成效。

Duckworth教授總結:「越瞭解這些方法為何有效,我們就越能運用它們創造正向改變。」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為提升數學教育品質帶來新希望,更開啟了行為科學應用於教育領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