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州摩倫西銅礦:美國最大礦場的百年風雲錄
地球
06-08
座落於亞利桑那州格林利郡的摩倫西銅礦,不僅是全美最大銅礦場,更在全球採礦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資料顯示,這座礦場自2007年起便以全天候運作模式,每年開採超過38萬1千公噸(相當於8.4億磅)的珍貴金屬礦產。
整座礦區佔地約24,970公頃(61,700英畝),規模相當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礦業科技》雜誌指出,其中包含20,760公頃私有土地與4,208公頃未專利礦權地。從高空俯瞰,礦場地貌猶如火星表面般佈滿赤紅土壤,階梯狀的巨型礦坑與層層堆疊的廢石堆,形成宛如古羅馬競技場的壯觀景象。
這座礦場的地質歷史可追溯至數百萬年前,但最戲劇性的發展卻發生在近代。19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銅價暴跌,當時的經營者菲爾普斯道奇公司大規模裁員,使高度依賴礦業的當地社羣遭受重創,克利夫頓鎮近半居民因此失業。
1983年6月至1986年2月間爆發的「亞利桑那銅礦大罷工」寫下勞資抗爭的歷史篇章。當時資方強硬啟用非工會替代勞工,更在1983年8月8日動用350名國民兵、425名州警與160名特警隊狙擊手護送工賊入場,場面一度劍拔弩張。
儘管易開採的銅礦資源已逐漸枯竭,但在川普政府重振本土礦業的政策推動下,這座百年礦場正迎來新契機。隨著電動車與綠能科技蓬勃發展,業者透過創新「硫化物浸出」技術,已成功從傳統難處理的黃銅礦中提煉10萬噸銅料,預計2030年產能將提升至40萬噸,足可製造3萬6千輛電動車所需零件。
如今礦區周邊仍可見當年罷工遺跡,但採礦技術的革新正為這座見證地質奇觀與人文歷史的工業巨擘,譜寫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