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骨器:重新定義東非工具製造史
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在坦尚尼亞發現的150萬年前的骨器,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東非工具製造的認知。這些由河馬和大象腿骨製成的工具,比以往發現的任何骨器都要早一百萬年,顯示出人類祖先的智慧遠超我們先前的想像。
這些骨器在坦尚尼亞的奧杜瓦伊峽谷被發現,研究第一作者、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人類與社會科學中心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伊格納西奧·德拉託雷(Ignacio de la Torre)表示,製作這些工具的人類祖先「懂得將石器的技術創新應用於骨頭的加工」。這一發現表明,這些早期人類在認知能力和心智結構上有了顯著的進步。
研究人員分析了27塊骨頭碎片,這些碎片透過一種名為「敲擊法」的石器製造技術被加工成工具。這種技術使用一塊較大的石頭敲擊較小的石頭,使其邊緣變得鋒利。儘管東非的石器敲擊技術可以追溯到至少330萬年前,但使用相同技術製作的骨器卻極為罕見,這可能是因為骨頭通常會隨著時間腐爛。這些骨頭碎片之所以能儲存下來,可能是因為它們被迅速埋藏。
德拉託雷和同事們仔細研究了超過二十塊骨頭碎片,發現這些骨片的剝落並非由肉食動物的活動造成,而是人類祖先有意為之。他們的研究成果於3月5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研究人員進一步確定了這些骨器的動物來源:八件由大象骨頭製成,六件來自河馬,兩件則來自一種類似牛的物種。由於大多數非工具的動物骨頭來自牛科動物,這表明大象和河馬的骨頭被特意選中,用於製作工具,可能是因為它們的長度和厚度更適合加工。
這些由大象骨頭製成的工具長度介於8.6至15英寸(22至38公分)之間,而河馬骨頭製成的工具則稍短,約為7至11.8英寸(18至30公分)。研究人員推測,這些工具可能被用於處理動物屍體的重型工作。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是哪一種人類祖先製作了這些工具——150萬年前,直立人(Homo erectus)和鮑氏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都曾在奧杜瓦伊峽谷地區生活,遠早於現代人類的出現。
這項研究指出,比預期早一百萬年發現的敲擊骨器,對我們理解人類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在製作大型石器(如手斧)之前,早期人類祖先似乎先在骨頭上測試了他們的敲擊技術,這一創新在東非的考古遺址中此前從未被發現。
「我們非常興奮能從如此早期的時間段中發現這些骨器,」研究共同作者、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家雷娜塔·彼得斯(Renata Peters)表示,「這意味著人類祖先能夠將技能從石頭轉移到骨頭,這種複雜的認知能力在之後的一百萬年內都未見於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