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NASA好奇號驚人發現:火星隱藏35億年的碳酸鹽礦物之謎

NASA好奇號驚人發現:火星隱藏35億年的碳酸鹽礦物之謎

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蓋爾撞擊坑的硫酸鹽巖層中,發現了菱鐵礦(一種鐵碳酸鹽礦物),解開了長期以來關於火星表面缺乏碳酸鹽礦物的科學謎團。這項重大發現為研究火星遠古大氣提供了全新線索,並支援火星曾經存在液態水的理論。

科學家長期推測,火星過去可能擁有富含二氧化碳的濃厚大氣層,以及流動的液態水。根據這個理論,二氧化碳和水應該會與火星岩石發生反應,形成碳酸鹽礦物。然而,過去透過探測車和軌道衛星進行的近紅外光譜分析,始終未能檢測到預期含量的碳酸鹽。

最新發表在《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顛覆了這個認知。好奇號在夏普山三處鑽探點獲得的資料顯示,硫酸鹽巖層中確實存在菱鐵礦。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副教授、論文主要作者班傑明·圖託羅表示:「這個發現對理解火星地質和大氣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好奇號透過鑽探火星地表數公分深處,採集岩石粉末樣本進行分析。這些樣本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開發的CheMin儀器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再由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的科學家進一步研究。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論文共同作者託馬斯·布里斯托形容:「鑽探火星地層就像翻閱歷史書,幾公分深就能讓我們瞭解35億年前地表形成的礦物。」

這項發現顯示,碳酸鹽礦物可能被其他礦物遮蔽,導致衛星近紅外分析難以偵測。如果火星其他硫酸鹽巖層也含有碳酸鹽,那麼遠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比原先估計的少得多,其餘部分可能埋藏在更深處,或已散逸至太空。

未來針對火星其他硫酸鹽豐富區域的探測任務,將有助於驗證這些發現,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火星早期歷史及其大氣消失的過程。

好奇號是NASA火星探測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2年登陸蓋爾撞擊坑以來,持續利用先進儀器分析火星岩石、土壤和大氣,為研究火星遠古環境及其宜居性提供關鍵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