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億年前的翼龍化石改寫古生物史!揭開三疊紀生態系最後榮光
科技
07-13
在亞利桑那石化森林國家公園的烈日荒漠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塊僅海鷗大小的翼龍下頜骨化石。這項驚人發現不僅是北美最古老的翼龍化石(距今約2.09億年),更與數百件其他化石共同拼湊出三疊紀末期生態系的全貌,其中包含最早的甲殼龜類之一。
這批珍貴化石出土於公園內極少被研究的「貓頭鷹巖層」,該地層因富含火山灰,經礦物定年確認約2.09億年前形成。史密森尼學會團隊2011年深入這片遍佈響尾蛇與野馬的崎嶇地帶時,意外發現了這個儲存完整生態系的「化石寶庫」。
研究共同作者、石化森林國家公園古生物學家威廉·帕克指出,這些岩石層因位處偏遠而長期被忽視。但透過石膏包埋技術,團隊成功將大量沉積巖塊運回實驗室,在志工歷經數千小時的顯微鏡下作業後,共清理出1,200多件化石標本。
化石群展現驚人的生物多樣性:6英尺長的巨型兩棲類、身披骨板的植食性爬行動物、酷似巨鱷的掠食者,還有早期蛙類與楔齒蜥的親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體型僅能站在人類肩膀上的新種翼龍「麥金泰爾灰翼女神」(Eotephradactylus mcintireae),其牙齒磨損特徵顯示牠以帶甲魚類為食。
主導研究的史密森尼博士後研究員本·克里格曼強調,這些化石正好記錄了地球生命史的關鍵轉折——在三疊紀末大滅絕(約2.015億年前)前夕,古老的生物類群與後來主宰侏羅紀的新興物種曾短暫共存。而新發現的甲殼龜化石與德國出土的最古早龜類年代相近,暗示龜類可能以驚人速度跨越盤古大陸遷徙。
這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不僅填補了陸相化石記錄的空白,更為理解生物大滅絕前的生態系變遷提供重要線索。正如化石發現者、退休志工蘇珊·麥金泰爾所述:「當我看到牙齒仍嵌在骨頭裡時,就知道這將是極具科學價值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