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深海琥珀藏玄機:揭密史前超級海嘯的驚人證據
日本地質調查所與中央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北海道北部發現的大型琥珀礦床,很可能是1.16億至1.14億年前(白堊紀早期)被一場或多場海嘯從森林沖刷至海洋的產物。
日本北海道上川郡下中川採石場發現的琥珀礦床。圖片來源:久保田綾等人,《科學報告》期刊,doi:10.1038/s41598-025-96498-2。
要辨識遠古海嘯的痕跡相當困難,因為巨浪會重塑海岸線地形,而且海嘯沉積物與颱風等其他高能量事件造成的沉積物難以區分。
不過,在陸地形成後被搬運至海洋的琥珀,可能成為記錄海嘯事件的關鍵證據。沉積物結構的變化,能反映出搬運過程中所經歷的物理作用。
「海嘯主要是由劇烈的海底/海岸地殼變動或小行星撞擊所引起的災難性巨浪,」日本地質調查所與中央大學研究員久保田綾博士及其團隊表示。
「從防災角度來看,海嘯備受關注,因此全新世(距今11,700年至今)的海岸沉積物已被深入研究。」
「除了小行星撞擊沉積層外,要明確辨識全新世之前的古海嘯有兩大難點:一是海岸地區的海嘯沉積物容易被侵蝕,二是由於難以區分海嘯與其他高能量海岸事件(如颱風),目前尚未建立可靠的判別標準。」
研究團隊分析了約1.15億年前白堊紀早期沉積於北海道北部下中川採石場的富含琥珀矽質沉積層,當時該區域位於深海海底。
透過螢光成像技術,研究人員觀察到琥珀樣本出現明顯變形,形成所謂的火焰狀結構。這種結構顯示琥珀在沉積時仍處於柔軟狀態,在完全硬化前就因外力作用而變形。
這項發現意味著大量琥珀被一場或多場海嘯的迴流迅速從陸地沖刷至外海,且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相當短暫。隨後這些琥珀沉入海底,被一層淤泥覆蓋而儲存至今。
研究團隊總結:「其他從陸地搬運至開放水域的沉積物,或許也能用於研究海嘯等重大古災難事件。」這項研究成果已於5月15日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
_____
久保田綾等人。2025。白堊紀深海沉積層中的琥珀揭示大規模海嘯事件。《科學報告》15,14298;doi:10.1038/s41598-025-96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