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NASA好奇號驚人發現:火星地殼藏有遠古碳迴圈證據

NASA好奇號驚人發現:火星地殼藏有遠古碳迴圈證據

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蓋爾撞擊坑深處,意外發現高濃度鐵碳酸鹽礦物,這項突破性研究揭示紅色星球曾存在活躍的碳迴圈系統。科學家透過分析古代湖泊沉積層,首次在富含硫酸鹽的巖層中檢測到重量佔比高達10%的菱鐵礦,此發現改寫了我們對火星氣候演化的認知。

研究團隊利用好奇號搭載的X射線繞射儀,對2012至2023年間採集的四組巖層樣本進行礦物學分析。這些取自湖床與風積環境過渡帶的標本中,鎂硫酸鹽層竟含有軌道探測器先前未能識別的碳酸鹽礦物。這顯示遠古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曾與水體、岩石發生化學反應,最終以礦物形式封存於地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碳酸鹽礦物後期又經歷部分分解,暗示封存的二氧化碳曾重新釋回大氣。這種碳元素在地殼與大氣間的動態迴圈,為解釋火星從溫暖濕潤到寒冷乾燥的氣候劇變提供關鍵線索。行星科學家推測,此過程可能創造出適合微生物生存的區域性環境視窗。

這項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研究由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團隊主導,他們指出若全球硫酸鹽層都具有相似成分,則火星地殼可能蘊藏著超乎想像的碳儲量。這不僅填補了地球化學模型與實際觀測間的落差,更暗示火星遠古時期可能擁有比現今濃厚得多的大氣層,足以維持液態水存在的溫室效應。

自2012年登陸以來,汽車大小的好奇號持續在蓋爾撞擊坑進行探勘。配備鑽頭與多種光譜儀的它,已陸續發現有機分子、古代湖泊遺跡等支援生命存在的環境證據。這次碳酸鹽礦物的發現,為解開火星宜居性之謎再添重要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