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南極海岸意外的冰架崩解 隱含令人擔憂的變化

南極海岸意外的冰架崩解 隱含令人擔憂的變化

東南極向來被認為是穩定的。然而,康格冰架在2022年的崩解,改變了這個看法。2022年3月,南極洲的康格冰架突然崩裂成冰山,這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畢竟它所在的區域一直被廣泛認為是穩定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地球觀測站的勞倫·多芬 撰文:道格拉斯·福克斯 釋出時間:2024年12月3日上午5點

東南極海岸正開始形成一個「熱點」。研究人員12月3日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發表報告指出,幾年前看似無緣無故崩解的一座冰架,其實在過去30年裡一直在逐漸變弱,而科學家們大多都沒有察覺。這項基於數十年衛星觀測的發現,引發了人們對長期被視為穩定的南極地區的擔憂。

達特茅斯學院的冰川學家馬蒂厄·莫里格姆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東南極冰蓋所含的冰量是西南極的10倍。」西南極洲已經在以驚人的速度流失冰量(參見《科學新聞》2023年2月15日報導)。但如果東南極冰蓋也開始消退,未來幾個世紀裡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可能會大幅加快。

最近一次引發這種擔憂的事件,就是東南極的康格冰架。它曾是一片漂浮的冰川冰,面積約為曼哈頓的20倍。2022年,它突然分裂成冰山,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逐漸飄散。

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冰川學家凱瑟琳·沃克領導了這項新研究,她說:「沒有人想到它會崩解,它甚至融化得也不是那麼快。」

在2022年1月9日拍攝的一張衛星影象中,東南極的康格冰架完整無缺地漂浮在海上(影象底部,從左邊海岸延伸到右邊的島嶼)。

11周後,也就是2022年3月23日拍攝的衛星影象,顯示了這座冰架在幾周前迅速崩解後的樣子。

在瓦解之前,康格冰架可能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它是由幾條鄰近的冰川從海岸線緩緩流出,漂浮在海洋上形成的。沃克在2022年偶然注意到了它的崩解。

當時她正在仔細檢視衛星影象,研究附近的另一座冰架,結果發現2022年3月10日拍攝的照片中,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還在,但6天後拍攝的另一張照片中,它卻不見了。

於是,為了弄清楚是什麼導致它崩解,一場長達兩年的研究就此展開。

極地氣象學家喬納森·維勒、沃克以及其他50位科學家,在今年早些時候報告了一條重要線索:那段時間,一場強烈的風暴掠過海岸,使海面上下傾斜了不到一度。冰架在風暴中彎曲,沿著現有的裂縫斷裂。強風又將碎片吹散。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大氣與氣候科學研究所的維勒表示:「隨著地球變暖,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未來這樣的風暴會變得更加強烈。」那些更強烈的風暴可能會破壞環繞南極海岸線的保護性冰架(參見《科學新聞》2019年9月25日報導)。

但對於康格冰架來說,事情更為複雜。新研究表明,風暴襲擊時,它的狀況就已經很糟糕了。

一些著名的冰架崩解事件,之前都伴隨著在溫暖氣溫下上表面的大量融化。但康格冰架所在區域的空氣通常很寒冷,其底部的融化是由海水驅動的。沃克和同事們翻閱了衛星歷史測量資料,發現這座漂浮的冰架逐漸變薄,從1994年的約200米厚,減少到2021年的130米。衛星雷達測量顯示,裂縫貫穿了它薄而脆的冰層,鹹海水得以滲入,進一步削弱了它的強度。

康格冰架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穩定,是因為它緊靠著離海岸50公里的一座島嶼。但隨著冰架變薄,它變得太脆弱,無法承受那些壓力。沃克說,那座島嶼就像是「一塊慢動作穿過擋風玻璃的石頭」。新研究報告稱,裂縫從冰架與島嶼的接觸點呈蛛網狀蔓延開來。然後,在2022年3月7日,它脫離了島嶼,在即將到來的風暴面前失去了支撐。

康格冰架的崩解不會對海平面產生明顯影響,因為它曾經穩定的冰川規模很小。但莫里格姆表示,它在南極這個本應穩定的地區發生崩解,「讓我感到擔憂」。

該地區的沿海水域歷史上一直很冷,但在2010年左右開始出現一些小變化。研究人員去年報告稱,洋流發生了變化,比以前溫暖0.6攝氏度的海水得以向海岸線侵入。這可能加速了康格冰架的消亡。

它還可能最終破壞康格冰架以西僅130公里處的一座巨大冰川:如果登曼冰川的冰全部滑入海洋,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5米。它所含的冰量幾乎相當於西南極冰量的一半。登曼冰川從海岸線流出時,夾在一側的漂浮冰架和另一側的島嶼之間,其向海洋推進的速度因此減緩。但連線它與那些穩定結構的冰層正在慢慢變薄、變弱。它最終可能會脫離束縛,加速流動。

莫里格姆說:「東南極冰蓋的這個區域一直非常穩定。」一些電腦模擬預測,未來一個世紀裡,東南極甚至可能會增加一些冰量。但如果登曼冰川及其鄰近冰川變得不穩定,「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