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亞馬遜Alexa重大隱私政策變更:你的每句話都將上傳雲端

亞馬遜Alexa重大隱私政策變更:你的每句話都將上傳雲端

亞馬遜近期對旗下Alexa智慧音箱進行了兩項關鍵隱私功能調整,此舉旨在強化人工智慧「代理能力」並實現獲利目標。自3月28日起,所有Alexa裝置將自動將語音錄音傳送至雲端處理,若使用者選擇不儲存這些錄音,則會失去個人化功能的使用許可權。

智慧語音助理的運作原理是持續監聽「喚醒詞」(如「Alexa」),當被喚醒後,會記錄使用者指令並執行對應動作。要準確理解自然語言需要大量運算資源,雖然近年本地端處理技術已有顯著進步,但雲端處理仍能提供更高準確度。

過去部分高階Echo機型曾提供「不傳送語音錄音」的設定選項,但實際啟用此功能的使用者僅約0.03%。此次政策變更後,這項設定將全面取消,所有語音資料都必須上傳雲端。使用者雖可選擇刪除雲端錄音,但若關閉「儲存錄音」功能,連帶會使Voice ID及個人化服務(如專屬行事曆)無法運作。

亞馬遜此舉反映其亟需讓Echo裝置轉虧為盈的壓力。儘管已售出超過5億臺Alexa裝置,2017至2021年間該專案卻虧損逾250億美元。為扭轉局面,亞馬遜不僅投資80億美元給AI新創Anthropic,更在二月推出AI升級版Alexa+系統,目前僅在美國提供航班預訂等進階服務。

這些「代理能力」需要詳細使用者偏好資料才能運作,而VoiceID正是連結個人與偏好的關鍵工具。亞馬遜的獲利模式除月費19.99美元的訂閱制外,更重要的可能是扮演服務供應商(如航空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中介平臺,延續其電商平臺的商業邏輯。

這種「平臺資本主義」模式雖為消費者帶來便利,最大利益仍流向平臺擁有者。在因違法保留兒童語音資料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罰款2500萬美元後,亞馬遜雖重整了隱私設定,但使用者仍需在「Alexa隱私權」選單中手動調整資料儲存期限。

對於重視隱私的使用者,可考慮改用Home Assistant Voice Preview等本地處理的替代方案,但需犧牲部分功能與便利性。隨著Alexa+服務擴充套件,消費者將面臨更深刻的抉擇:究竟要為了智慧功能出讓個人資料,還是堅持隱私權而接受較陽春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