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啟發!可變形凹面讓水下載具更靈活省油
科技
05-20
密西根大學最新研發的球形原型機證實,模仿高爾夫球表面凹洞設計的水下或空中載具,能大幅提升機動性與能源效率。這項突破性技術可望徹底改變水下探勘作業模式。
研究團隊受高爾夫球凹洞能減少30%空氣阻力的啟發,開發出表面凹洞可動態調整的球形載具。透過改變表面紋理,載具無需傳統舵翼就能精準操控,這項成果已發表在《Flow》與《物理流體》兩大權威期刊。
「這種智慧變形表皮技術將成為無人載具的革新關鍵。」論文通訊作者、密大船舶與機械工程學助理教授安恰爾·薩林強調:「它能即時適應流體變化,在維持減阻效果的同時,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原型機採用創新設計:在佈滿孔洞的中空球體外覆蓋乳膠薄膜,透過真空泵調節凹洞深度。測試顯示,適當的凹洞深度能使阻力比光滑球體降低50%,且在不同流速下都能保持最佳減阻效果。
更驚人的是,當研究團隊僅在單側啟用凹洞時,球體會產生相當於阻力80%的升力。這種非對稱流體分離現象,使載具無需旋轉就能實現精準轉向。「其效果竟能媲美需要持續旋轉的馬格努斯效應,這完全出乎意料。」參與研究的機械工程研究生普圖表示。
這項技術特別適合用於強調機動性的球形探測機器人。傳統水下機器人需要多組推進系統,但智慧變形表皮可簡化結構,讓機器人更容易深入傳統載具難以到達的區域,執行監測、繪圖或水質檢測等任務。
研究團隊正積極尋求與材料科學、軟體機器人領域專家合作,進一步提升這項動態表皮技術的效能。薩林教授預期,這項輕量化、高響應性的創新設計,將為未來載具開創更多可能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