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發「海綿碳管」熱電材料!可彎曲發電、續航力強 穿戴裝置新突破
科技
04-30
韓國化學技術研究院(KRICT)的科研團隊近期發表一項突破性研究,成功開發出具有海綿結構的碳奈米管(CNT)複合熱電材料。這種創新材料不僅解決傳統有機熱電元件易脆、效率低的缺點,更能完美貼合各種曲面,為穿戴式感測器提供穩定電力來源。
研究主持人韓美貞博士與姜英勳博士特別採用獨家製程,將碳奈米管與碲化鉍銻(Bi0.45Sb1.55Te3)結合成多孔泡沫結構。相較於傳統金屬基材的剛性熱電材料,這種「海綿碳管」不僅重量輕盈,更保有優異的機械柔韌性。
關鍵突破在於團隊首創的「粉末熱壓成型技術」——透過加熱填充粉末的模具,直接製作出立體泡沫結構,而非傳統的薄膜形式。同時研發特殊的孔隙填充工法,使熱電粒子能均勻分佈在碳管骨架中,大幅提升材料穩定度與發電效能。
實驗資料顯示,新型複合材料的熱電優值(zT)達到7.8×10-3,是純碳管泡沫的5.7倍。實際應用測試中,當貼附在溫差21.8K的玻璃管上時,可產生15.7微瓦的電力,足夠驅動常見的穿戴裝置。
特別令人驚豔的是其耐用表現:經過上萬次彎折測試後,發電效能幾乎沒有衰減。整個製程僅需4小時即可完成,相比傳統碳管熱電材料動輒3天的製程時間,更展現出極佳的商業化潛力。
研究團隊預告,接下來將透過摻雜技術進一步提升轉換效率,目標在203年前實現量產。未來應用場域除穿戴裝置外,還可擴充套件至電池熱管理系統、AI資料中心等領域。
「這種可塑性極佳的新材料,為自供電裝置開創全新可能。」研究人員強調,這項技術突破將加速智慧衣著、自主式電子裝置的發展程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