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萬年北極冰蓋神話破滅!古泥揭開驚人真相
地球
07-15
最新研究顛覆了學界對北極冰層的認知!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的研究顯示,過去75萬年間北極其實多數時間只有季節性海冰覆蓋,而非學者長期推測的永久性冰蓋。這項發現不僅改寫了北極氣候史,更為預測未來氣候變遷提供關鍵線索。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取自挪威海中央與斯瓦巴群島北方葉爾馬克高原的海床沉積物,在其中發現了微型藻類留下的化學痕跡。有些藻類僅能存活於開放水域,有些則適應季節性海冰環境。研究主持人、挪威北極大學教授約亨·尼茲表示:「即使在最寒冷的時期,沉積物仍顯示海洋生物持續活動,證明當時北極表面存在光照與開放水域。」
關鍵證據來自名為IP25的分子,這種由季節性海冰藻類產生的物質持續出現在沉積層中,顯示北極經歷的是週期性海冰迴圈。研究團隊更運用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開發的高解析度氣候模型進行模擬,聚焦於2.1萬年前的最後冰盛期與14萬年前的另一次大冰期。
模擬結果與沉積物證據高度吻合。尼茲解釋:「即便在最極端的冰期,溫暖的大西洋洋流仍持續流入北極門戶,阻止部分海域完全結冰。」更重要的是,冰蓋覆蓋範圍會隨季節變化,形成讓陽光穿透、維持海洋生態的無冰區。
這項研究也反駁了「北極曾完全被巨型冰架覆蓋」的假說。雖然在6.5萬年前沉積記錄顯示生物活動銳減,但證據指向這只是短暫事件。共同作者格瑞特·羅曼強調:「這些重建工作幫助我們釐清冰蓋與海洋動態的極限,對預測未來冰層行為至關重要。」
隨著當代北極快速暖化,這項研究提供的歷史參照顯得格外珍貴。尼茲指出:「瞭解北極在壓力下的反應模式,能幫助我們預測氣候變遷中的關鍵臨界點。」這項突破性研究由歐洲研究委員會「Into the Blue」協同計畫與挪威研究委員會極地氣候卓越中心共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