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環保燻魚窯助馬拉威漁民減損增收 開創永續新商機

環保燻魚窯助馬拉威漁民減損增收 開創永續新商機

在馬拉威湖畔的奇孔貝漁港,伊薩·阿敏正瞇著被燻煙嗆得泛淚的雙眼,將木柴塞進磚砌平台的七座傳統燻魚窯中。這位資深漁工苦笑著說:「每次添柴都像在打仗,但若不這麼做,運往首都里朗威的魚獲就會腐壞,全家的生計也跟著完蛋。」

這種耗費人力又危害健康的傳統燻製法,在馬拉威主要漁區隨處可見。研究顯示,該國漁業從捕撈到銷售的損耗率高得驚人:岸邊處理階段達43%,加工過程54%,市場端更飆升至69%。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更潛藏食安風險與營養流失問題。

2024年啟動的改良計畫帶來轉機。研究團隊開發的密閉式環保燻魚窯,具備三大革新優勢:熱能利用率提升、木材消耗量減少,操作更簡便。計畫主持人詹姆斯·班達博士解釋:「新式窯爐兩小時就能處理百公斤魚獲,還能收集魚油增加附加收益。」這位農業部首席研究員強調,精準控溫技術使魚肉質地均勻,延長保鮮期同時提升口感。

據馬拉威2021年經濟年報,漁業提供全國70%動物性蛋白質,直接養活6.5萬漁民,相關產業更創造50萬就業機會。班達指出:「改良技術特別能幫助婦女與青年創業者,透過降低損耗來強化產業韌性。」目前計畫鎖定重要漁區曼戈切,目標2026年前讓500戶採用新設備,使產後損耗降低15%。

推廣員埃拉克·戴頓觀察到,省時省力的特性讓新技術廣受歡迎:「現在漁民能同時處理魚獲與其他工作。」不過他坦言,改變傳統思維仍需時間。環保人士查爾斯·莫科卡則看好市場潛力:「符合食安標準的加工品,將幫助業者進軍南部非洲共同市場。」

研究團隊正將這項創新推廣至全國各漁港,班達表示:「我們要讓湖畔每個社區都能生產優質安全的燻魚產品,在減少浪費的同時,為馬拉威漁業開創永續未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