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陣之謎:揭開史前環狀遺址的神秘面紗
「henge」這個詞源自古英語中的「懸掛」一詞,因此「巨石陣」(Stonehenge)原意即為「懸掛的石頭」,這可能是指那些橫跨在直立石柱上的楣石所形成的三石結構。1932年,大英博物館館長託馬斯·肯德里克首次使用這個術語來定義一種遺址型別,儘管當時他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根據肯德里克的定義,環狀遺址是一種圓形或橢圓形的史前紀念碑,利用壕溝和土堤來圍繞神聖場所。有趣的是,這個定義本身卻排除了最著名的巨石陣,因為它的主要壕溝位於土堤外側,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原始環狀遺址」。
典型的環狀遺址通常設有通往內部的通道。有些只有一個入口(稱為第一類環狀遺址),有些則有兩個(第二類)甚至四個(第三類)入口。考慮到這些壕溝通常很淺且位於土堤內側,它們不太可能用於防禦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環狀遺址的定義取決於其土方結構,而非中心區域的特徵。因此,並非所有環狀遺址中心都設有石陣,有些可能放置木柱、單石、坑洞、立樁、小石室、墓葬、中央土墩或木樁孔等。
由於大多數環狀遺址是透過田野調查或航拍作物標記發現的,它們很容易與其他史前遺跡混淆,例如環狀石塚、圓形墓地、古墳、圍牆聚落、羅馬訊號站或圓形劇場等。
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環狀遺址的分類也變得更加複雜。現在學術界對「環狀遺址」這個分類的價值存在很大爭議,因為多年來這個定義已被擴充套件到包含許多不符合原始意圖的特殊遺址。
這些遺址的年代判定也相當困難。最早的例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較大型的遺址可能建於公元前2800至2200年間。雖然環狀遺址的建造持續到青銅時代早期,但大型遺址在此時大多已被廢棄。
關於這些遺址的用途,雖然有大量猜測,但缺乏確鑿證據。儘管許多新時代團體聲稱這些遺址與德魯伊有關,但考古學上並無此類證據。最可能的解釋是,這些環狀遺址是舉行儀式的場所,可能用於舞蹈、飲宴、祭祀和喪葬等活動。
英國境內有許多著名的環狀遺址,包括:
- 埃夫伯里環狀遺址:英國最大的環狀遺址,包含一個由約100塊石頭組成的巨大石圈
- 梅堡環狀遺址:雖然規模較小,但其由河卵石構成的土堤高達3米
- 布羅德加石環:位於奧克尼群島,是英國幾乎完美的圓形石環遺址,原有約60塊石頭,現存36塊
雖然我們仍無法確切知道這些神秘遺址的真正用途,但隨著更多遺址的發現,我們正逐步揭開這些令人驚嘆的史前建築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