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腸道真菌新發現!「鐮刀菌」有望成脂肪肝救星

腸道真菌新發現!「鐮刀菌」有望成脂肪肝救星

科學家近期揭開腸道「暗物質」的神秘面紗,發現一種名為「惡臭鐮刀菌」(Fusarium foetens)的常見真菌,可能成為對抗全球最普遍慢性肝病的新希望。這項突破性研究雖尚處初期階段,卻為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FLD)開闢全新途徑。

MAFLD過去被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全球每4位成人就有1人受影響。這種疾病會導致肝臟代謝異常、發炎甚至纖維化,嚴重時更會惡化成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目前美國FDA僅核准一款MASH治療藥物,且效果因人而異,醫療需求遠未被滿足。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蔣昌濤教授團隊在《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惡臭鐮刀菌展現「驚人療效」。實驗中,研究人員讓食用高脂飲食的實驗鼠服用該真菌兩週後,雖體重未明顯改變,但肝臟重量減輕,發炎與纖維化程度降低,MASH相關化學物質水平也下降。

深入研究顯示,惡臭鐮刀菌能抑制神經醯胺合成酶(CerS)活性,進而減少特定脂肪生成。團隊透過基因改造實驗鼠與補充神經醯胺的對照實驗,進一步驗證此機制。蔣教授強調,這項發現對開發以腸道真菌為標靶的臨床治療策略具有重大意義。

專家指出,這項意外發現開啟新思路:科學家或許能從人體分離出「前所未見」的腸道微生物來對抗疾病。研究團隊下一步將探究惡臭鐮刀菌對人體的影響,並釐清其治療作用的分子途徑,以及其它腸道真菌在代謝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溫馨提醒: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