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出土長手似鴕鳥恐龍新物種
2014年於墨西哥科阿韋拉州發現的化石殘骸,經鑑定屬於一種奇異的似鳥龍科恐龍新屬新種。
長手墨西哥龍(Mexidracon longimanus)的復原圖。圖片出處:Ddinodan / CC BY 4.0
這種新鑑定出的恐龍物種,約在7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在地球上漫步。
這種古老生物被命名為長手墨西哥龍,身長約3公尺(10英呎)。
它隸屬於似鳥龍科,這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科,演化出無牙的喙,可能是雜食性或草食性,外表與現存的鴕鳥相似。
史密森學會、墨西哥地質與社會科學大學以及科阿韋拉州立師範學校的古生物學家克勞迪亞·伊內斯·塞拉諾 - 布拉尼亞斯博士及其來自美國、墨西哥和西班牙的同事表示:「似鳥龍是一群類似鴕鳥的獸腳亞目恐龍,其特徵為頭骨相對小而精巧,眼眶大,脖子長,前肢細長,手部無猛禽般的爪子,後肢適於奔跑。」
「其體型大小不一,從小型(超過12公斤),像是分別來自非洲和亞洲早白堊世的奎瓦薩龍(Nqwebasaurus thwazi)和赫氏近鳥龍(Hexing qingyi),到大型的晚白堊世亞洲物種神龍盜龍(Deinocheirus mirificus ,重達6噸)都有。」
「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和非洲的白堊紀地層中都發現過似鳥龍的化石。」
長手墨西哥龍的化石於2014年在墨西哥的普韋布洛山組(Cerro del Pueblo Formation)被發現。
研究人員稱:「科阿韋拉州的普韋布洛山組是墨西哥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地層之一。」
「如同北美和亞洲其他晚白堊世地層,似鳥龍的化石在普韋布洛山組相當常見。」
「然而,這些化石大多非常破碎,即使是相對完整的標本也未曾有正式的描述。」
「長手墨西哥龍是普韋布洛山組正式描述的第二種似鳥龍,也是第一種似鳥龍科恐龍物種。」
這個新物種最顯著的自近裔特徵是其掌骨極度延長,掌骨即構成手掌的骨骼。
科學家們表示:「長手墨西哥龍的發現,增加了拉臘米迪亞南部坎帕階時期該類群的多樣性和古生物地理分佈。」
「普韋布洛山組的似鳥龍化石記錄,再次證明瞭在這群『鴕鳥』恐龍中,不同體型的似鳥龍科和神龍盜龍科動物共存的現象。」
長手墨西哥龍的發現成果發表於本週刊登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
克勞迪亞·伊內斯·塞拉諾 - 布拉尼亞斯等人。《來自墨西哥科阿韋拉州坎帕階(晚白堊世)普韋布洛山組的一種長手似鳥龍科新恐龍》。《白堊紀研究》,2025年1月28日線上發表;doi: 10.1016/j.cretres.2025.10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