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空氣汙染與極端溫度可能延長孕期
最新研究指出,孕婦若暴露於高水平的空氣汙染和極端溫度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孕期延長。這項研究分析了澳洲近40萬例活產資料,發現暴露於高溫或低溫,以及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較高的孕婦,比未暴露於這些條件的孕婦更容易在懷孕41週後才分娩。
正常情況下,孕期平均約為40週,而超過41或42週的分娩則被稱為「晚產」或「過期產」。孕期延長可能增加分娩併發症的風險,包括胎兒過大導致的陰道出血或產後出血,以及死產或新生兒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由澳洲科廷大學環境健康研究助理Sylvester Dodzi Nyadanu領導,並於1月31日發表在《Urban Climate》期刊上。研究團隊聲稱,這是首次探討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孕期延長風險的研究。
Nyadanu表示:「我們知道早產有許多健康風險,但對於『晚產』的風險卻鮮少被關注。」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根據孕婦的居住地,分析了393,384人在懷孕前三個月至分娩期間每月暴露於PM2.5空氣汙染的程度。同時,他們還使用「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來評估這些孕婦因天氣因素所承受的熱壓力,包括氣溫和濕度等元素。
研究結果顯示,12%的孕婦(約47,380人)經歷了孕期延長(即41週或更長),而暴露於較高水平的PM2.5和UTCI測量的熱壓力,增加了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這是在考慮了其他可能影響孕期長度的因素,如吸煙、社會經濟地位、種族和母親年齡後得出的結論。首次分娩、年齡超過35歲以及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孕婦,尤其容易受到這些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暴露於極端溫度和空氣汙染可能透過多種方式延長孕期。例如,這兩種因素都可能增加不穩定分子「活性氧物種」的產生,從而幹擾荷爾蒙功能。Nyadanu表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降低空氣品質,這些風險可能會更加明顯。
他補充道:「這項研究強調了制定針對性政策和預防措施的必要性,以減少與氣候相關的健康風險,包括改善空氣品質法規和公共衛生措施,旨在保護孕婦和兒童免受極端氣候條件的影響。」
免責宣告:本文僅供參考,不提供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