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詐騙新手法!當網路犯罪遇上現實世界的完美騙局,你該如何自保?

詐騙新手法!當網路犯罪遇上現實世界的完美騙局,你該如何自保?

最近一種結合網路與現實的詐騙手法正在澳洲等地快速蔓延。詐騙者會假冒銀行來電,他們不僅知道你的姓名、銀行資訊,甚至連信用卡號都一清二楚。電話中他們會聲稱你的帳戶出現「異常交易」,並要求你念出簡訊驗證碼來「確認身分」。

這可不是什麼特殊案例。隨著近期澳洲航空(Qantas)資料外洩事件曝光570萬客戶個資,這些被竊的個人資料往往透過第三方資料經紀商在暗網流通。詐騙集團取得資料後,便會偽造來電顯示,用緊迫的語氣誘使受害者念出驗證碼——殊不知這其實是在授權一筆盜刷交易。

我們稱這種手法為「混合型詐騙」,它巧妙結合了:

- 網路個資外洩

- 心理操控技巧

- 執法單位的消極作為

更令人擔憂的是現行體制的缺失。多數銀行會以「客戶自願提供驗證碼」為由拒絕理賠,即使受害者是被誘騙的。我們接觸到一位受害者因此損失近6,000澳元,銀行堅稱這違反了電子支付條款。

即便犯罪者留下實體線索——例如在Woolworths、Coles等超市使用偽造卡片——警方往往也以「金額過小」為由不予調查。這種消極態度無異於變相鼓勵犯罪。

防範之道需要多方改進:

1. 銀行應升級身分驗證系統,減少對簡訊驗證碼的依賴

2. 加強規範資料經紀商的運作透明度

3. 執法單位應積極調查留有實體證據的案件

4. 金融機構需重新設計客服流程與防詐教育

這類詐騙最危險的不只是金錢損失,更是對金融體系與執法機關信任感的侵蝕。當民眾不再相信這些本該保護我們的機制,要重建信任將難上加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