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虛擬建築如何形塑遊戲體驗?從刺客教條到電馭叛客的空間敘事學

虛擬建築如何形塑遊戲體驗?從刺客教條到電馭叛客的空間敘事學

當玩家踏入電玩遊戲的虛擬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往往是精心設計的建築場景。這些數位空間絕不僅是背景裝飾,從街道規劃到城市天際線,每個建築細節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玩家情緒、塑造遊戲行為,甚至推動劇情發展。

身為專研數位媒體的建築師,我特別關注遊戲如何運用建築語言傳遞訊息。雖然遊戲世界的物理規則與現實截然不同——我們能輕易穿過混凝土牆就像穿越空氣——但玩家的認知邏輯卻恰恰相反。舉例來說,看到遊戲中的門,我們自然會假設它能開啟或通往某處。正是這種對現實建築的參照理解,讓玩家得以快速掌握遊戲機制。

遊戲建築風格千變萬化:從《刺客教條》考究的歷史名城,到《人中之龍》的現代日本街景;從《黑神話:悟空》的中式神話場景,到《電馭叛客2077》的科幻都會。相較之下,前衛建築風格較為少見,因其突破常規的尺度、造型與材質運用,往往讓玩家難以產生共鳴,這類設計多見於《曼尼花園》等實驗性獨立遊戲。

遊戲建築雖不受現實法規限制,仍須遵循數位世界的運作邏輯。以《刺客教條2》的佛羅倫斯為例,開發團隊在考據歷史之餘,必須權衡技術與玩法需求:整座城市比例明顯縮小,縮短移動距離;建築間距也經過調整,畢竟現實中半小時的步行距離,在遊戲節奏裡顯得太過漫長。

建築在遊戲中更肩負「環境敘事」的重要功能。有別於傳統的過場動畫,這種敘事手法讓場景本身訴說故事。例如《駭客入侵:人類岐裂》透過企業巨頭的龐然建築群,直觀展現其統治世界的權力結構;《曼尼花園》則受艾雪的錯視藝術啟發,打造出空間無限迴圈的異想世界,並巧妙運用窗戶等建築元素維持玩家方向感。

最成功的環境設計往往能無縫融入遊戲世界。《靚影特務》用純白摩天大樓構成極簡都市,再以鮮豔色彩標示可互動物件;既維持場景一致性,又確保玩家能快速辨識。反之,像《惡靈古堡4重製版》用黃漆標記關鍵物件的做法,就因過於突兀而遭玩家調侃。

遊戲建築始終在「營造沉浸感」與「引導玩法」間尋求平衡。隨著遊戲技術演進,建築設計將持續扮演核心角色,創造出更能激發玩家探索、挑戰與想像的數位環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