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婆羅洲瀕危巨樹「卡普爾帕亞」化石出土 揭開200萬年熱帶雨林生態之謎

婆羅洲瀕危巨樹「卡普爾帕亞」化石出土 揭開200萬年熱帶雨林生態之謎

汶萊科學團隊首度發現現存熱帶雨林巨樹「龍腦香樹」(Dryobalanops rappa)的化石證據,這項突破性發現為東南亞古生態保育開啟嶄新視野。該樹種當地稱為「卡普爾帕亞」(kapur paya),是婆羅洲泥炭森林中的瀕危物種。

這批距今200萬年的樹葉化石出土於汶萊都東縣的甘榜盧古地區。研究團隊透過顯微鏡比對化石葉片角質層特徵,發現其細胞結構與現存龍腦香樹完全吻合,證實該物種已在地球上存活數百萬年。

「這就像開啟一扇時光之窗,讓我們窺見亞洲濕熱帶雨林的古老樣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生王騰翔表示:「化石證據顯示,這種雄偉樹種數百萬年來始終是婆羅洲森林的主角,凸顯其生態重要性與保育急迫性。」

研究團隊指出,相較於亞馬遜與非洲,亞洲濕熱帶雨林的化石紀錄長期匱乏。龍腦香科植物作為亞洲雨林優勢樹種,不僅是碳儲存關鍵,更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卻正面臨嚴重的森林砍伐威脅。

「保育這些森林不僅是保護現存物種,更是守護歷經數百萬年考驗的生態韌性遺產。」王騰翔強調:「當我們瞭解這些巨樹的深遠歷史,其保育價值將更顯珍貴。」

賓州州立大學教授彼得·威爾夫補充:「在熱帶關鍵物種快速消失的當下,理解雨林歷史對保育至關重要。這些活化石為保護亞洲熱帶雨林的基石物種——正在急速消失的龍腦香科植物,提供了關鍵的歷史依據。」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植物學期刊》,研究團隊認為化石證據能強化瀕危物種的保育策略,為東南亞自然遺產保護開創嶄新途徑。

_____

王騰翔等作者。《瀕危特有龍腦香巨樹化石為婆羅洲消失中的雨林開啟歷史門戶》。《美國植物學期刊》,2025年5月8日線上發表;DOI: 10.1002/ajb2.7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