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新研究揭開新石器時代特里皮利亞聚落的生活面貌

新研究揭開新石器時代特里皮利亞聚落的生活面貌

在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一項新研究中,考古學家們仔細研究了來自烏克蘭科塞尼夫卡(Kosenivka,大約公元前3700 - 3600年)中特里皮利亞遺址的特殊人類遺骸。

烏克蘭科塞尼夫卡的考古背景。圖片出處:Fuchs等人,doi: 10.1371/journal.pone.0289769。

特里皮利亞文化是歐洲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它興起於烏克蘭塞雷特河(Seret)和布格河(Bug)之間,在公元前5000年向南延伸至現今的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向東延伸至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

它也被稱為庫庫泰尼 - 特里皮利亞文化(Cucuteni - Trypillia culture),其特色在於先進的農業、發達的冶金術、製陶技術、精緻的建築以及社會組織。

特里皮利亞社會是母系社會,女性擔任家庭首腦,從事農業勞動,並製造陶器、紡織品和衣物。

狩獵、飼養家畜和製造工具則是男性的職責。

基爾大學(Kiel University)的卡塔琳娜·富克斯博士(Dr. Katharina Fuchs)及其同事表示:「儘管特里皮利亞人留下了大量的手工藝品,但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遺骸卻非常少。」

「由於缺乏遺骸,這個古代民族生活的許多方面仍有待發現。」

研究人員研究了烏克蘭科塞尼夫卡附近的一個特里皮利亞文化聚落。

這個遺址由幾座房屋組成,因其有人類遺骸而獨具特色。

在一座房屋的遺跡中發現的50塊人類骨碎片,至少來自七個人——包括兒童、成年人、男性和一名女性,他們可能曾是這座房屋的居住者。其中四人的遺骸還被嚴重焚燒。

透過分析骨骼中以及在該遺址發現的穀物和動物遺骸中的碳和氮,研究人員確定肉類在居住者的飲食中所佔比例不到10%。

這與在該遺址發現的牙齒情況相符,牙齒上的磨損痕跡表明曾咀嚼穀物和其他植物纖維。

特里皮利亞人的飲食主要以植物為主,這一點支援了一種理論,即這些文化中的牛主要用於為田地施肥和提供牛奶,而非用於生產肉類。

富克斯博士稱:「骨骼遺骸是真正的生物檔案。」

「儘管研究東歐最古老的類似城市社羣中的特里皮利亞社會及其生活條件仍將充滿挑戰,但我們的『科塞尼夫卡案例』清楚地表明,即使是小小的骨碎片也有很大幫助。」

「透過結合新的骨學、同位素、考古植物學和考古學資訊,我們得以深入瞭解這些人的生活——也許還有他們的死亡。」

科學家們還探究了焚燒的可能原因,比如意外火災,或是一種罕見的葬禮儀式。

被焚燒的骨碎片大多發現於房屋中央,先前的研究推測該遺址的居住者死於房屋火災。

在顯微鏡下仔細檢查這些骨碎片後,作者得出結論,焚燒可能在死後不久迅速發生。

對於意外火災的情況,研究人員提出,即使有些人逃出了房屋,也可能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其中一人大約在100年後死亡。此人的死亡與火災無關,但死因不明。

另外兩名有未癒合顱骨損傷的人,也讓人質疑暴力是否也在其中扮演了某種角色。

對特里皮利亞人類骨骼發現的回顧顯示,研究人員發現不到1%的死者被火化,更罕見的是被葬在房屋內。

科學家們總結道:「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庫庫泰尼 - 特里皮利亞現象罕見且往往儲存不佳的生物考古檔案中,仍有巨大的解釋潛力有待挖掘。」

_____

K. Fuchs等人,2024年。《特里皮利亞時代的生死:對烏克蘭科塞尼夫卡聚落(公元前3700 - 3600年)獨特人類遺骸的跨學科分析》,《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19(12):e0289769;doi: 10.1371/journal.pone.028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