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澳洲遠古隕石坑揭密!科學家發現尋找火星生命的關鍵線索

澳洲遠古隕石坑揭密!科學家發現尋找火星生命的關鍵線索

在澳洲西北部偏遠的沙漠地帶,科學家意外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隕石撞擊遺跡之一。這個被命名為「北極穹頂」的地質奇觀,隱藏在34.7億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紅色熔岩層中,為研究火星生命提供了珍貴的對照組。

哈佛大學地質學家亞歷克·布倫納帶領的團隊,在2023年野外考察時偶然發現了這個現稱「米拉爾加撞擊結構」的遺址。當時他們停下車觀賞壯觀的熔岩時,意外注意到有些岩石呈現特殊的錐形結構,尖端直指天際——這些「碎裂錐」正是隕石撞擊時產生的衝擊波深入地殼數公里所形成的獨特痕跡。

「撞擊坑本身連同三公里厚的巖層都已被侵蝕殆盡,」布倫納解釋道,「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遭受劇烈撞擊的坑底深處。」這些紅色錐形岩石如今散落在澳洲沙漠中,默默標記著億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準確位置。

令人驚奇的是,雖然科學家研究這個區域已有數十年,這些證據卻一直「大隱隱於市」。研究團隊最終在方圓7公里的範圍內,發現了數百個指向撞擊中心的碎裂錐。根據初步分析,這個由1-2公里寬隕石造成的撞擊事件,估計發生在12至18億年前,形成的撞擊坑直徑達16公里。

更引人注目的是,被撞擊的34.7億年古老玄武岩中,儲存著地球上最早期撞擊變形的證據。這些岩石含有罕見的「受衝擊」鈦礦物,其密度遠高於地表常見礦物,忠實記錄了當時撞擊產生的超高壓。

這項發現對火星生命探索具有重大意義。布倫納指出,這些地球上的火山玄武岩與火星傑澤羅隕石坑等地質環境高度相似。NASA「毅力號」探測器正在該區域採集的岩石樣本中,就包含可能由遠古微生物形成的「豹斑」結構。

「當我們前往火星尋找生命跡象時,這裡就是研究撞擊如何影響化石與早期生命的絕佳教室,」布倫納強調。紐西蘭天體生物學網路的地質學家邁克拉·多布森也認為,研究這些歷經撞擊變質的古老化石,將幫助科學家更準確辨識火星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證據。

隨著探測技術進步,這些深藏在澳洲沙漠的地球傷痕,正成為解讀紅色星球生命之謎的關鍵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