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遭毀之謎:最新研究推翻復仇說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遭毀之謎:最新研究推翻復仇說

西元前1479至1458年間,哈特謝普蘇特統治著第十八王朝的埃及,這段時期國家繁榮安定。現代歷史學家給予她極高評價,認為她不僅是位卓越的統治者,更可說是歷史記載中首批「偉大女性」之一。

然而這樣的正面評價其實是近代才形成的。在她逝世後,同時代的人們曾試圖抹去她的歷史痕跡,不僅摧毀她的紀念碑,更將她從歷史紀錄中剔除。過去學者普遍將矛頭指向她的姪子兼繼任者圖特摩斯三世,因為在他任內建造的堤道下方,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哈特謝普蘇特雕像的碎片,這被解讀是他下令刻意掩埋的。

傳統觀點認為,圖特摩斯三世對哈特謝普蘇特懷有深刻怨恨,因而毀壞她的雕像作為報復。也有學者推測,此舉是為了鞏固他自己的繼承正統性,避免被哈特謝普蘇特的輝煌政績所掩蓋。

但最新研究顯示,真相可能比想像中更複雜。多倫多大學古代史學者黃俊義(音譯)透過分析1920年代原始考古發掘的照片和田野筆記指出,許多哈特謝普蘇特的雕像在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其實完好無損,推翻了他下令全面抹殺哈特謝普蘇特形象的說法。

「雖然哈特謝普蘇特『破碎的面容』已成大眾普遍印象,但這並不能完全反映她雕像的真實遭遇。」黃俊義在宣告中指出,「許多雕像儲存狀況相對良好,面部幾乎完整無缺。」

研究還發現,部分雕像其實是在後世被拆解作為建築材料使用。這種行為雖屬不敬,但動機並非單純針對哈特謝普蘇特。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確實在圖特摩斯三世時期受損的雕像,其斷裂處都集中在結構脆弱部位,如頸部、腰部和膝蓋。

黃俊義解釋,古埃及人相信統治者雕像蘊含著某種神秘能量。在廢棄或改作他用前,必須透過儀式性破壞來「解除」這些能量,這是一種「儀式中性化」的做法。「換言之,這種處理方式未必代表對雕像本人的敵意。」

「長期以來,學界認為哈特謝普蘇特雕像是遭圖特摩斯三世惡意破壞。但仔細『重新挖掘』檔案後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文物的毀損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黃俊義補充道。

儘管如此,研究不否認哈特謝普蘇特的歷史地位確實遭到政治對手的刻意打壓,只是動機可能比過去認知的更加複雜。某些雕像的毀壞或許出於實用或宗教考量,但個人恩怨或政治鬥爭可能讓執行者更加心安理得。

「與其他統治者不同,哈特謝普蘇特確實遭受系統性抹除,其政治意涵不容小覷。但我們也該更細緻地理解圖特摩斯三世的行為,這些破壞可能更多是儀式需要,而非純粹的敵意。」黃俊義總結道。該研究已發表於《Antiquit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