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微型實驗室:確保AI精準無誤的關鍵推手

微型實驗室:確保AI精準無誤的關鍵推手

開發AI解決方案就像一場未知的探索旅程。研究人員與設計師在初期階段,往往無法確定演演算法與AI模型是否能如預期運作,或者最終是否會出錯。有些AI應用在理論上表現優異,實際操作時卻差強人意。然而,要贏得使用者信任,AI必須展現穩定且正確的表現,無論是熱門的聊天機器人,還是研究用的AI工具都適用這個原則。

任何新開發的AI工具在實際部署前,都需要經過嚴謹測試。但現實世界的測試不僅成本高昂,還可能伴隨風險。因此,研究人員通常會透過電腦模擬來測試演演算法。不過,模擬終究只是現實的近似值,這種測試方式可能導致研究人員高估AI的實際表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數學家Juan Gamella在《自然-機器智慧》期刊發表全新研究方法,協助研究人員驗證演演算法與AI模型的可靠性。他打造的微型實驗室(mini-labs)成為測試新AI演演算法的理想平臺。

「這些微型實驗室提供靈活的測試環境,能產出真實的測量資料。它們就像是演演算法的遊樂場,讓研究人員能在安全受控的環境中,超越模擬資料進行測試。」Gamella解釋道。

這些約桌面電腦大小的微型實驗室,建構在已知的物理原理上,研究人員可藉此驗證演演算法是否能針對各種問題得出正確解答。若AI測試失敗,研究人員能在開發初期就針對基礎數學假設與演演算法進行精準調整。

Gamella的首批微型實驗室基於兩種物理系統,涵蓋許多AI工具在現實中必須處理的基本特性。第一個實驗室包含如風力等動態系統,可用於測試控制問題的AI工具;第二個實驗室則遵循已知的光學物理定律,能測試AI從資料中自動學習這些定律的能力,協助科學家做出新發現。

Gamella將微型實驗室在AI演演算法設計中的角色,比作飛機製造中的風洞測試。從模擬轉向現實時,這些實驗室就像安全檢查站,確保一切運作正常。他認為在受控環境中測試AI演演算法是關鍵的中間步驟,特別適用於那些需要與物理世界直接互動的AI型別。

這些實驗室不僅限於工程應用。Gamella曾嘗試與柏林夏裡特醫學院合作設計用於細胞生物學的微型實驗室,雖然成本過高未能實現,但他的光隧道實驗室已成功應用於工業生產中的光學問題測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Gamella稱為「因果艙」(causal chambers)的微型實驗室,在因果AI研究領域展現重要價值。因果AI能辨識因果關係,其結果更加精確透明,對醫學、經濟學和氣候研究等領域至關重要。

Gamella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Peter Bühlmann和Jonas Peters教授合作,在微型實驗室中測試因果AI演演算法。Bühlmann教授盛讚:「因果艙為因果研究帶來寶貴貢獻,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驗證新演演算法。」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微型實驗室還成為絕佳的教學工具。Gamella表示:「它們為學生提供了安全的演演算法實作環境。」目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列日大學已著手規劃試點研究,全球各地教師也紛紛表達合作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