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鯨魚排洩物:海洋生態系的關鍵推手

鯨魚排洩物:海洋生態系的關鍵推手

全球許多海域因缺乏關鍵營養素而顯得生機寥落。有些區域同時欠缺多種養分,即便補足其中一項也難以改善;但有些海域只需補充特定元素,就能像久旱逢甘霖的沙漠般瞬間煥發生機。

廣袤海洋中其實蘊藏著驚人的生命潛力。雖然不缺水體與陽光,表層海水也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磷與氮等生命必需元素的匱乏,卻成為制約生態發展的關鍵。當鯨群遊經這些「海洋荒漠」時,牠們不僅帶來獨特的「鯨魚泵」效應——將原本棲息地豐富的營養鹽透過排洩物釋放,更為貧瘠海域注入珍貴的生機契機。

最新研究首度量化了鯨魚尿液對海洋生態的貢獻。以灰鯨、座頭鯨和露脊鯨為例,這些龐然巨物每日可排出高達950公升尿液,每年為營養貧乏海域帶來逾4,000噸氮元素。這些養分促成的光合作用,估計能從大氣中固定18,000噸以上的碳。值得注意的是,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因為研究僅計算母鯨與幼鯨的遷徙群體。

研究團隊指出:「鬚鯨堪稱地球規模最大的長距離營養鹽搬運工。」雖然藍鯨等物種的資料尚不完整,但初步估算已揭示驚人生態價值。當這些氮元素與海鳥、魚類攜帶的磷結合後,更能徹底啟用海洋生態系。

即便將雄鯨及其他鯨種納入計算,每年碳固定量可能突破10萬噸,仍不及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但就像鯨群釋放的鐵質般,尿液是否在氣候調節中扮演關鍵角色,仍待進一步驗證。這種營養迴圈必須持續不輟,因為部分新生態系最終會沉入海底,而鮭魚等生物則會將養分帶回陸地。

回溯19至20世紀捕鯨業興盛前的生態資料,當時鯨群遷徙路線的營養鹽輸送量可能是現今的三倍。如今看似荒蕪的海域,昔日其實生機盎然。只要鯨群數量能如座頭鯨般成功復育,這幅景象並非不可能重現。

有趣的是,相較於鯨屍沉降形成的「鯨落生態系」,學界對鯨魚尿液的研究反而較少。無論是遭虎鯨分食的漂浮鯨屍,或沉入深海滋養特殊食物鏈的遺體,甚至連胎盤攜帶的營養素,都展現出鯨類對海洋生態的多維度貢獻。這項開創性研究已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