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性突破!無需人工標籤的自主學習系統問世
澳洲科技大學(UTS)的傑出教授林振廷帶領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名為「扭矩聚類」(Torque Clustering)的創新AI演演算法。這項技術突破性地模仿自然智慧,讓AI系統能夠自主學習並識別資料模式,完全不需要人類介入指導。
這套演演算法可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化學、天文學、心理學、金融和醫學等多個領域。透過分析龐大資料集,它能挖掘出隱藏的模式,為疾病趨勢預測、詐欺行為偵測,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提供寶貴洞見。
林教授指出,現今多數AI技術都依賴「監督式學習」,需要大量人工標註的資料來訓練系統。這種方式不僅耗時費力,在處理複雜或大規模任務時往往難以實行。相較之下,「無監督學習」則讓AI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樣,透過觀察、探索和互動來自主學習,無需預先標註的資料。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頂尖期刊《IEEE模式分析與機器智慧匯刊》上。研究團隊表示,Torque Clustering演演算法在1,000個不同資料集上的測試中,平均調整互資訊(AMI)得分高達97.7%,遠超其他現有技術的80%水平。
該演演算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物理學基礎。第一作者楊傑博士解釋,Torque Clustering的靈感來自於星系合併時的引力扭矩平衡,基於宇宙中質量和距離這兩個基本屬性。這種與物理學的連結,為該方法增添了深層的科學意義。
楊博士進一步指出,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研究為監督式機器學習奠定了基礎,而基於扭矩原理的無監督機器學習,同樣具有開創性影響的潛力。
這項技術有望推動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特別是在機器人和自主系統領域,幫助最佳化運動控制與決策能力。研究團隊已將開源程式碼公開,供學界使用,為真正自主的AI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Yang, J., & Lin, C. T. (2025). Autonomous clustering by fast find of mass and distance peak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0.1109/TPAMI.2025.353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