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5G 直連低地球軌道衛星,改寫全球通訊版圖
歐洲太空總署(ESA)與泰雷茲衛星公司(Telesat)攜手創下全球首例,成功運用 5G 非地面網路(NTN)技術,實現低地球軌道(LEO)衛星與地面的連線。這一創舉,無疑是邁向如同使用智慧型手機般便捷的太空通訊之路的重要里程碑。此進展有望徹底改變全球緊急救援協調方式、提升偏遠地區醫療照護品質,甚至為世界各地的產業運作提供強大支援,即便在偏遠或向來通訊不便的區域也不例外。
今年稍早,歐洲太空總署與泰雷茲衛星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讓前者得以使用後者運營的 LEO 3 衛星。這顆衛星在低延遲客戶應用測試中扮演關鍵角色,該測試旨在評估並確保對延遲或『延遲時間』敏感的應用程式的效能與反應能力,同時也用於天線及相關技術的研發。
團隊採用了阿瑪裡索夫特(Amarisoft)的 5G 技術,併成功在衛星穿越天際時與之連線,從衛星在地平線出現,到升至 38 度的最高點,再到落下,整個過程中連線始終保持穩定。
儘管此前也曾針對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行過相關實驗,但此次是 5G NTN 技術首次與相對於地面使用者快速移動的低地球軌道衛星成功連線。
這項成就所帶來的機遇不容小覷。它為透過可靠的遠距醫療服務進行遠端手術提供了新契機,能支援自駕車輛的運作,為災難應變團隊提供通訊連線,讓偏遠地區的民眾也能接入網路,甚至還可提升機上網路服務品質。
歐洲太空總署技術、工程與品質司(TEC)電信系統與技術部門主管阿爾貝託·吉內西(Alberto Ginesi)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這項全球首例的實驗,充分展現了歐洲太空總署在推進寬頻衛星接入技術方面的卓越技術實力。基於 3GPP 標準化組織的認可,我們已在真實的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鏈路上驗證了 5G NTN 規範。透過這一成就,我們展示了歐洲太空總署支援先進衛星寬頻網路的能力,為諸如 IRIS² 等即將開展的專案奠定了基礎。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奧古斯托·馬爾齊亞尼(Augusto Marziani)、斯特凡諾·喬尼(Stefano Cioni)和馬泰奧·孔蒂(Matteo Conti)為此次實驗所付出的努力。』
此次實驗的一項重要創新之處,在於採用了開放標準,而非專屬波形技術。這些開放標準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制定,這是一個制定電信標準的國際組織。這意味著行動裝置最終可能直接與衛星連線,也就是所謂的『直接到裝置』連線方式,這將降低與地面基礎設施相關的成本與複雜性。
此外,這還有望大幅提升不同供應商之間的互連性,特別是由於這項技術實際上提供了一種在地面網路和衛星之間無縫切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