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發現:科學家找到讓身體持續燃脂的新方法
許多嘗試過節食減重的人,都曾面臨一個共同的困境:體重減到一定程度後便停滯不前。這是因為當身體察覺到熱量攝取減少時,會自動調節新陳代謝,降低熱量消耗,以應對可能的飢餓風險。這種生存機制雖然有助於維持基本生理功能,卻也成為減重路上的絆腳石。
然而,南丹麥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為這個問題帶來了曙光。研究團隊發現,透過操控名為Plvap的基因,可以讓身體在節食期間持續燃燒熱量,這項突破性發現可能為肥胖和糖尿病治療開闢新的道路。
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南丹麥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Kim Ravnskjaer解釋:「許多人在使用Wegovy或Ozempic等減重或糖尿病藥物時,往往在減去約20-25%的體重後遇到瓶頸。這是因為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自動調整,導致減重效果停滯。」
研究團隊在《細胞代謝》期刊發表的研究中指出,Plvap基因在哺乳動物的脂質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當研究人員在小鼠的肝臟星狀細胞中關閉這個基因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即使處於禁食狀態,小鼠的肝臟仍持續燃燒糖分,而非轉向燃燒脂肪。
「這項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肝臟代謝的調控機制,」Ravnskjaer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肝臟對糖分和脂肪的燃燒,或許可以提升減重和糖尿病藥物的效果。」
研究還發現,缺乏Plvap基因的肝臟無法識別身體的禁食狀態,這反而對整體新陳代謝產生積極影響。此外,這項研究對於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治療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儘管這項研究目前僅限於小鼠模型,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Ravnskjaer強調:「從小鼠實驗到藥物上市雖然漫長,但我們的研究顯然具有巨大的潛力。」
這項研究由丹麥多個研究基金會資助,包括丹麥基礎研究基金會、丹麥自由研究基金會、丹麥糖尿病學院和諾和諾德基金會。研究團隊的發現,不僅為肥胖治療帶來新希望,也為代謝性疾病的機理研究開啟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