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研究發現:尼安德塔人竟有在地飲食文化差異

研究發現:尼安德塔人竟有在地飲食文化差異

以色列北部的Amud和Kebara洞穴是兩個年代相近的中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7萬至5萬年前,均位於地中海東南沿岸地區。這些遺址中發現大量石器、用火痕跡,以及豐富的動物和人類化石,證明曾有尼安德塔人在此居住。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儘管這些洞穴相距僅70公里且資源相似,但居住在此的尼安德塔人處理食物的方式卻大相逕庭。

研究團隊發現,雖然Amud和Kebara兩地的尼安德塔人使用相似的石器技術,並獵捕相同的獵物(主要是瞪羚和黇鹿),但他們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屠宰策略。希伯來大學博士生Anaëlle Jallon表示:「兩地動物骨頭上切割痕跡的細微差異,可能反映了當地特有的動物屍體處理傳統。」

研究指出,Kebara的尼安德塔人似乎獵捕更多大型獵物,並傾向將獵物帶回洞穴處理;而Amud的遺址中則有40%的動物骨頭被燒過且大多碎裂,可能是刻意烹煮或後期意外損壞所致。相較之下,Kebara僅有9%的骨頭有燒灼痕跡,且碎裂程度較低。

透過對兩地同期地層中帶有切割痕跡的骨頭進行宏觀和微觀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儘管使用的工具相似導致切割痕的輪廓、角度和表面寬度相近,但Amud的切割痕更密集且形狀較不規則。這差異無法單純用獵物種類或骨頭類型來解釋。

研究提出兩種可能解釋:一是Amud的尼安德塔人可能在屠宰前對肉類進行特殊處理(如風乾或發酵);二是兩地群體的社會組織不同(如參與屠宰的人數差異)。不過,Jallon也坦承研究存在限制:「部分骨頭碎片太小,可能影響我們對屠宰痕跡的完整理解。」

這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的研究,為尼安德塔人的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新證據,顯示即使是基本生存活動也可能受到文化傳統影響。未來更多實驗考古學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重建尼安德塔人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