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數量回升引發的人獸衝突 新書探討保育成功背後的難題
曾瀕臨絕種的海豹,在北美地區數量終於回升。然而,人與海豹之間的緊張關係卻隨之加劇。科學作家Alix Morris透過新書《與海豹共處的一年》,帶讀者深入探討這個保育成功後衍生的複雜議題。
書中記載了許多與海豹相關的動人故事,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波士頓新英格蘭水族館的明星海豹「胡佛」。這隻會模仿人類說話的海豹,用其獨特的紐英格蘭口音說出「你好!」、「嘿,你!」等句子,成為水族館最受歡迎的展示動物。胡佛的故事展現了海豹與人類之間可能建立的奇妙連結。
20世紀中期,由於被視為漁業競爭者,灰海豹和港海豹在美國幾乎被捕獵殆盡。1972年《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實施後,海豹數量才逐漸恢復。然而Morris在書中指出:「隨著海豹數量回升,牠們與人類的衝突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與漁民之間的矛盾。」
在華盛頓州塔科馬,Morris採訪了Puyallup部落成員。他們正面臨著與海豹、海獅爭奪日益減少的鮭魚資源的困境。部落活動家Ramona Bennett表示,海豹保護禁令加劇了他們獲取傳統食物來源的困難,這已經是繼工業化發展和鮭魚養殖後,對部落生活方式的又一次衝擊。
新英格蘭沿海地區則面臨另一個問題:大白鯊數量增加引起社區恐慌。雖然鯊魚襲擊人類的事件仍屬罕見,但作為鯊魚主要獵物的海豹卻成為眾矢之的。儘管聯邦法律禁止捕殺海豹,當地居民仍呼籲實施數量控制。
Morris在書中特別提醒:「有時,正是那些最愛海豹、最想幫助牠們的人,反而造成了最大傷害。」她記錄了緬因州海洋哺乳動物康復中心的實際案例,包括民眾為了自拍而騷擾幼豹,最終導致幼豹死亡的悲劇。這類行為不僅違法,更可能對動物造成致命壓力。
這本253頁的著作穿梭於海豹保護者與反對者兩個世界之間,深刻揭示野生動物衝突背後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問題。Morris寫道:「那些自稱自然純粹主義者、主張完全保護野生動物的人,往往是損失最少的一群。」
雖然書中沒有提供解決人獸衝突的完美方案,但Morris引導讀者重新思考核心問題:「或許我們該問的不是如何控制自然,而是如何控制自己。」《與海豹共處的一年》不僅記錄了海豹保育的成就,更促使我們反思人類與自然共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