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化石揭秘:哺乳類早在恐龍滅絕前就開始「下地」生活
科技
04-02
最新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早在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前數百萬年,就已經開始從樹棲生活轉向地面生活。這項突破性研究透過分析北美西部地區的有袋類和胎盤類哺乳動物微小肢骨化石,揭示了這一演化趨勢。
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主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許多哺乳動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就已經適應了地面生活。這項發表在《古生物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哺乳動物在白堊紀末期之前就開始向地面遷徙。研究團隊特別分析了北美西部地區發現的哺乳動物肢骨末端化石,這是目前唯一儲存完好的該時期陸地化石記錄。
研究主持人、布里斯托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克莉絲汀·賈尼斯教授解釋:「我們早就知道白堊紀末期植物生態發生變化,開花植物(被子植物)創造了更多樣化的地面棲息地。但此前並未證實哺乳動物是否也隨之轉向地面生活。」
這項研究創新地使用微小骨骼碎片來追蹤整個生物群落的變化,而非僅研究單一物種。研究團隊運用來自紐約、加州和卡爾加里博物館收藏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賈尼斯教授強調:「植被棲息地的變化對白堊紀哺乳動物演化的影響,遠超過恐龍的直接影響。」
研究證據主要來自包括有袋類和胎盤類在內的獸亞綱哺乳動物骨骼碎片。賈尼斯教授表示:「哺乳動物長骨關節面長期以來被認為能提供運動方式的重要資訊,但這是首次使用如此微小的骨骼元素來研究整個群落的變化。」
這項研究不僅為該專案畫下句點,更為我們理解史前哺乳動物如何應對環境變化提供了新視角——這些變化發生在小行星撞擊重塑地球生命格局的數百萬年前。
參考文獻:《回歸地面:獸亞綱哺乳動物在白堊紀末期變得更加陸棲》,2025年4月1日發表於《古生物學》期刊,DOI: 10.1111/pala.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