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琴鳥:自然界的最佳模仿者,也可能是最棒的「農夫」

琴鳥:自然界的最佳模仿者,也可能是最棒的「農夫」

人類發明的農業徹底改變了地球,但我們後來發現,我們並非第一個「務農」的物種。例如,切葉蟻和甲蟲會種植真菌,而某些脊椎動物則會改變生態系統以利於自身,最著名的就是河狸。然而,真正能稱得上「農業」的行為——特別是為了增強主要食物來源而採取的行動——卻非常罕見。由Alex Maisey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火烈鳥在泥灘環境中促進生物膜的生長,這是一個有限的例子。然而,Maisey及其同事發現,琴鳥在澳洲廣大區域內透過覓食行為,有效地提升了牠們的食物供應。

琴鳥以生活在澳洲東南部森林土壤和落葉層中的大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例如蠕蟲和端足類甲殼動物,特別是在潮濕的桉樹林中。琴鳥因其模仿能力以及形狀類似古代樂器的尾羽而深受喜愛,甚至被印在澳洲的10分硬幣上。然而,牠們對森林健康的貢獻卻鮮為人知。

Maisey及其團隊透過比較琴鳥覓食區域與被圍欄隔離的區域,測試了琴鳥的影響。一組無琴鳥的森林區域被保留為對照組,允許其他森林生物進入;另一組區域則由人類深度翻動土壤和落葉,模擬琴鳥覓食時的行為,但琴鳥本身並未參與。研究結果顯示,被翻動的區域中,琴鳥潛在獵物的數量遠高於未經處理的區域。Maisey表示:「琴鳥為獵物打造了完美的家園,創造了更多食物資源的條件,並有效地將獵物養肥後再食用。」

研究團隊發現,未翻動的對照組與琴鳥覓食區域的無脊椎動物數量相似,而在翻動區域,獵物數量則大幅增加。Maisey解釋:「琴鳥移除的部分會被牠們促進的生長所補償,這是一個可持續的迴圈。」其他物種,如雞和叢林火雞,也會翻動落葉層覓食,但牠們的挖掘深度較淺。相比之下,琴鳥會深入土壤,將礦物質與落葉混合,創造出一個多樣化的環境,使無脊椎動物在營養豐富的區域中茁壯成長。

Maisey指出,他對國際鳥類物種的瞭解有限,但已知的鳥類大多採取淺層覓食方式,且文獻中並未發現鳥類作為「農夫」而非被「耕種」的記錄。此外,先前的研究顯示,琴鳥的活動能加速可燃物的分解,從而減少澳洲森林的火災風險,但在極端火災條件下,這種作用有限。火災過後,部分琴鳥會死亡,而倖存的琴鳥則面臨生態系統變化帶來的長期不適。儘管琴鳥目前並未瀕危,但火災間隔的縮短可能導致其數量下降。

除了生態重要性外,琴鳥促進的森林美景也彰顯了其價值。雖然這項研究並未探討琴鳥對碳儲存的貢獻,但其潛在影響可能相當可觀。每隻琴鳥每年翻動約150噸的落葉和土壤,而牠們棲息的森林面積達1700萬公頃。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動物生態學期刊》上,並開放公眾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