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傳奇航海家:千年前可能比歐洲人更早發現南極大陸
除了研究站和偶爾的探險活動外,人類從未在南極大陸定居。儘管證據顯示這片大陸曾經擁有雨林、沼澤和恐龍,但當古人類走出非洲時,南極已經過於寒冷偏遠,沒有現代裝備根本無法生存。
歷史記載中,庫克船長在1773年成為首位穿越南極圈的歐洲探險家。但直到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別林斯高晉才首次確認看見南極,他描述在南極探險時目睹「極高的冰岸」。此後數十年間,人類持續探索這片大陸,有時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然而根據研究和古老的毛利傳說,玻里尼西亞航海家可能早在千年前就發現了南極。2021年發表在《紐西蘭皇家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由Manaaki Whenua土地保護研究所的普莉希拉·韋希帶領的團隊,重新審視了關於航海家輝特·朗吉尤拉(Hui Te Rangiora)的傳說。傳說描述他駕駛「Te Ivi o Atea」號船隻在島嶼間航行,「橫越太平洋就像西方探險家穿越湖泊一樣輕鬆」。
某些敘事版本中,這位傳奇航海家航向更南方。故事中描述的景象,聽起來極似南極大陸:「從海中崛起的岩石、滔天巨浪、居住在山般浪濤中的女性,她的長髮在水中飄舞;還有像箭芋粉般雪白的冰凍海洋,以及潛入深海的狡詐生物——那是一個霧氣瀰漫、陰暗不見天日的地方。」另一段描述寫道:「其他事物像岩石般聳立,尖端刺穿天空,完全光禿沒有植被。」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描述可能是指冰山和海洋生物,而黑暗不見陽光的地方,很符合南極漫長冬季的特徵。韋希解釋:「我們發現玻里尼西亞的航海敘事中,包含輝特·朗吉尤拉和船員在七世紀初可能進入南極水域的記載。」
除了世代相傳的故事外,當地人對這片區域的稱呼「Te tai-uka-a-pia」(意為「像箭芋粉般雪白的冰凍海洋」)也被視為重要線索。韋希補充說明:「在南島最南端的布拉夫,立有一座名為『pou whakairo』(雕刻柱)的紀念物,象徵塔瑪雷雷提作為南方海洋的守護者。南島最大的部落Ngāi Tahu和其他部落,都儲存著關於這些早期航海家的口傳知識。」
儘管毛利和其他原住民的敘事長期被科學界忽視,但這個案例確實引人入勝。不過目前仍缺乏更多佐證。紐西蘭人類學家彼得·巴克爵士就曾質疑,故事中可能混入了歐洲殖民後的細節。他在《日出之地的維京人》中寫道:「如果這些南方航程的細節確實早於歐洲殖民時期,考慮到玻里尼西亞人簡陋的衣物裝備,這兩次航行堪稱驚人的耐力壯舉。但我認為沒有玻里尼西亞航海家會繼續向南進入灰暗寒冷的險惡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