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4隻瀕危母猩猩野放成功!族群數量從8隻回升至12隻
歷經數年復育訓練,四隻極度瀕危的東部低地大猩猩——Mapendo、Ndjingala、Isangi和Lulingu——終於重返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Tshiaberimu山區。這座被當地Baswagha原住民族稱為「靈山」的神秘之地,自古流傳著關於黑毛靈獸棲息森林深處的傳說。
這項野放計畫讓該地區瀕臨滅絕的猩猩族群從僅存的8隻增加到12隻,大幅提升了未來成功繁殖的機率。由GRACE猩猩復育中心、維龍加國家公園與當地社區主導,並在Gorilla Doctors和Re:wild組織支持下,歷時五年的野化過程動員超過400人參與。
GRACE剛果分會主任Jackson Kabuyaya Mbeke表示:「我們從牠們幼時就開始照料,最終目標是幫助牠們從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創傷中恢復,重返自然棲息地。這些猩猩展現驚人的適應力,花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學習覓食、築巢和群體社交技能。」
四隻母猩猩幼時都曾淪為盜獵者的犧牲品,後來在GRACE保護區的16公頃森林中接受長期野化訓練。保育團隊確認牠們已具備健康體魄、社交能力和繁殖潛力後,決定透過直升機將牠們運送至海拔較高、氣溫較涼爽的Tshiaberimu山隔離區。
令人振奮的是,野放過程出現意外驚喜!2024年11月底,一隻名為Mwasa的野生銀背猩猩主動接近圍欄邊緣,與四隻母猩猩產生自然互動。數週內,這些母猩猩便離開野化設施,跟隨Mwasa探索周邊森林。
維龍加國家公園巡護員Benoit Ishaba驚喜地說:「牠們急於離開圍欄的表現超乎預期,迅速向銀背猩猩學習生存技巧。短短三天就學會採食高海拔植物,如竹葉和竹筍,現在牠們的食性比山上任何猩猩都多元。」
雖然初步野化成果令人鼓舞,但保育之路仍充滿挑戰。Re:wild組織類人猿保育主任Dirck Byler強調:「東部低地大猩猩的存亡關鍵在於結合在地社區的保育行動,這次成功案例為未來復育工作樹立重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