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女性對麻醉藥物的敏感度真的比男性低嗎?

女性對麻醉藥物的敏感度真的比男性低嗎?

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出現「術中知覺」的機率比男性高出38%,且術後甦醒速度也較快。這項發現引發醫學界對性別差異是否該納入麻醉劑量考量的熱烈討論。

全身麻醉主要用於手術過程中讓病患失去意識、消除疼痛並抑制反射動作。影響麻醉效果的因素眾多,包括體重、年齡,以及可能影響藥物代謝的肝腎功能狀況。但鮮少人注意到,性別差異可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喬治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疼痛醫學專家佩特森博士指出,現行麻醉劑量標準並未因性別而異,主因在於相關研究結果尚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麻醉研究多以白人男性為物件,缺乏針對不同背景女性族群的完整資料。

臨床觀察發現,女性在使用常見麻醉劑異丙酚後,甦醒時間明顯短於男性。2023年一份涵蓋33項研究的綜合分析更指出,女性發生術中知覺的風險比男性高出近四成。這種特殊狀態可能從夢幻般的模糊意識到完全清醒不等,但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強調,患者通常不會感受到疼痛。

不過也有例外情況。2002年泰國一項針對800名患者(多數為女性)的研究顯示,僅5例出現術中知覺,且研究人員認為主因是麻醉劑量不足,而非性別差異。這顯示相關議題仍需更多研究佐證。

專家推測,男女在生理結構、荷爾蒙水平及代謝速率等方面的差異,可能是造成麻醉反應不同的原因。2024年動物實驗發現,雌性小鼠和女性成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進入麻醉狀態,但甦醒速度卻更快。更有趣的是,被閹割的雄性小鼠對麻醉藥物的抵抗性較強,但在補充睪固酮後敏感性隨即提高。

神經外科醫師桑卡拉解釋,麻醉藥物會影響大腦控制睡眠覺醒週期的區域,特別是下視丘。而雌激素、黃體酮等性荷爾蒙已知會透過下視丘調節睡眠週期,這可能間接影響麻醉效果。此外,多巴胺系統的性別差異也被認為與甦醒速度有關。

儘管如此,佩特森博士強調現階段臨床處置仍不分性別。根據統計,術中知覺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至二。麻醉顧問拉賓斯坦博士警告,盲目增加劑量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低血壓風險。

為降低女性術中知覺風險,專家建議針對高風險手術(如緊急剖腹產)加強腦波監測。此外,評估患者的飲酒習慣也有參考價值,因為酒精代謝方式與異丙酚相似,酒量好的人可能對麻醉藥物耐受性也較高。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特別提醒,患者應如實告知醫師過往用藥和飲酒史,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術中知覺的風險。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