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彗星殘骸引發冰河期?1.2萬年前地球劇烈降溫之謎

彗星殘骸引發冰河期?1.2萬年前地球劇烈降溫之謎

最新研究顯示,一顆巨大彗星在1.2萬年前解體後,其殘餘物質可能引發地球氣候劇變,導致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發生。科學家在海洋沉積物中發現的微小粒子,為這個長期爭論的氣候之謎提供了新線索。

這項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研究指出,彗星解體產生的塵埃進入大氣層後,導致北半球氣溫在短短一年內驟降攝氏10度。俄羅斯博羅克地球物理觀測站的共同作者弗拉基米爾·策爾莫維奇表示:「這些彗星塵埃的數量足以造成短暫的『撞擊冬天』,進而引發長期的冷卻效應。」

當時地球在經歷7,000年的暖化後,約1.29萬年前突然進入持續1,200年的寒冷時期。這個以耐寒野花Dryas命名的氣候事件,至今成因仍有爭議。主流理論認為是冰川融水流入海洋,改變了洋流系統所致;但另有一派學者主張,彗星撞擊產生的塵埃才是真正元兇。

研究團隊在格陵蘭與加拿大之間的巴芬灣海底沉積物中,發現含有鉑和銥等彗星常見元素的微小金屬粒子。這些證據雖無法直接證明撞擊假說,但顯示可能有「空中爆炸」事件發生。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源自後來形成恩克彗星和金牛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解體。

不過,這項研究仍需更多證據支援。團隊計劃分析其他海域的沉積物樣本,確認新仙女木事件是否確實與這些粒子出現的時間吻合。這將有助解開地球氣候史上最劇烈的降溫事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