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倫敦塔為何曾豢養數百隻動物?揭開皇家動物園的神秘面紗

倫敦塔為何曾豢養數百隻動物?揭開皇家動物園的神秘面紗

早在13世紀,約翰王和亨利三世統治時期,英國皇室便開始在倫敦塔內豢養動物,形成了所謂的「皇家動物園」。這些動物大多是外國統治者作為外交禮物贈予英國國王的,其中包括獅子、駱駝、豹子、猞猁,甚至還有一隻豪豬。最初,這些動物被安置在伍德斯托克,這裡既是動物園,也是狩獵場。

到了約翰王統治時期,這些動物被遷移至倫敦塔,數量也逐漸增加。然而,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真正的皇家動物園始於1235年,當時亨利三世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那裡收到了三隻被描述為「豹子」的動物(實際可能是獅子)。這些動物與國王徽章上的紋章相匹配,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1252年,挪威國王哈康四世贈送了一隻「蒼白」的熊(可能是北極熊),而1255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則送來了一隻在大十字軍東徵期間捕獲的大象。這些動物的飼養成本相當高昂,甚至需要向倫敦市民徵稅來支付大象的飼養費用。由於當時人們對大象的飲食一無所知,錯誤地餵食肉類和每天一加侖的葡萄酒,導致大象很快死亡。

皇家動物園的存在與君主的個人威望密切相關。這些異國動物不僅是尊重的象徵,展示它們還能彰顯財富、權力和全球影響力。起初,只有貴族和外國使節可以參觀這些動物,但後來逐漸向公眾開放。例如,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民眾可以免費參觀,但必須攜帶一隻貓或狗,這些寵物實際上是用來餵養獅子的。

然而,這些展覽的安全性令人擔憂。17世紀末,一位名叫瑪麗·詹金森的女子在參觀時試圖撫摸獅子的爪子,結果遭到攻擊,最終不幸身亡。儘管醫生嘗試截肢,但仍無法挽救她的生命。

到了17和18世紀,皇家動物園成為倫敦熱門的旅遊景點,也為皇室帶來額外收入。1822年,一位專業動物學家被任命為倫敦塔的動物園管理員,他的專業知識使得動物園擴充套件到容納60種物種、共300隻動物,包括大型貓科動物、狼、熊、大象、袋鼠、斑馬以及各種奇異的鳥類和爬行動物。

隨著英國軍事力量的擴張,這些動物大多來自世界各地。1828年,倫敦動物學會在攝政公園開設了動物園,即今日著名的倫敦動物園。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擔憂這些動物在不適合的環境中被飼養。最終,威靈頓公爵決定將大部分動物遷移至攝政公園的動物園,其餘則賣給巡迴馬戲團。皇家動物園於1835年正式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