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巴塔哥尼亞新化石揭開巴塔哥尼爪龍類恐龍身體構造之謎

巴塔哥尼亞新化石揭開巴塔哥尼爪龍類恐龍身體構造之謎

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古生物學家分析了來自巴塔哥尼亞阿倫地層的阿瓦拉慈龍科恐龍——波拿巴爪龍(Bonapartenykus)的化石遺骸。他們的研究結果為波拿巴爪龍以及阿瓦拉慈龍科恐龍中巴塔哥尼爪龍亞科(Patagonykinae)其他成員的身體構造提供了全新的見解。

這是一隻來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阿倫地層薩利特拉爾奧霍德阿瓜地區的波拿巴爪龍的復原圖。圖片來源:阿貝爾·G·蒙特斯(Abel G. Montes)。

波拿巴爪龍生活在大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其所在地就是如今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地區。

這種恐龍於2012年首次被描述,它屬於最神秘的恐龍類群之一——阿瓦拉慈龍科(Alvarezsauridae)。

波拿巴爪龍與另一種巴塔哥尼亞的屬——巴塔哥尼爪龍(Patagonykus),共同構成了一個小型的阿瓦拉慈龍科分支——巴塔哥尼爪龍亞科。

裡奧內格羅國立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de Río Negro)的古生物學家豪爾赫·古斯塔沃·梅索(Jorge Gustavo Meso)及其同事表示:「阿瓦拉慈龍類是一群中小型的進階虛骨龍類獸腳亞目恐龍,其化石記錄從晚侏羅世一直延續到晚白堊世。」

「這個分支最初的分佈可能是在勞亞大陸,因為目前已知的最早成員僅發現於中國的牛津階(晚侏羅世)。」

「阿瓦拉慈龍類在早白堊世的化石記錄也僅限於亞洲大陸,目前已知的物種最多有三種。」

「到晚白堊世,阿瓦拉慈龍類高度多樣化且分佈於全球,在如今的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有豐富的勞亞大陸化石記錄,同時在南美洲的發現也代表了岡瓦納大陸的首次記錄。」

「巴塔哥尼爪龍亞科是阿瓦拉慈龍科中唯一命名的南美洲分支,包含了巴塔哥尼爪龍和波拿巴爪龍。」

在這項新研究中,古斯塔沃·梅索博士及其合著者檢查了來自巴塔哥尼亞阿倫地層薩利特拉爾奧霍德阿瓜地區的大量阿瓦拉慈龍科化石。

古生物學家們表示:「儘管這些標本是在不同時間採集的,且沒有精確的原始產地資訊,但我們收集了相關沉積物的X射線衍射資料,這表明所有這些標本與阿瓦拉慈龍科的波拿巴爪龍的正模標本來自同一地點和地層層位。」

「基於這些新的產地資訊以及所考慮標本的形態相似性,我們暫時將它們歸入波拿巴爪龍屬。」

根據作者的說法,新描述的標本透過更完整地復原了巴塔哥尼爪龍亞科的頸部、肩帶、後肢和尾巴,揭示了該亞科的身體構造。

他們還指出:「雖然目前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援阿瓦拉慈龍科是單一物種的組合,但未來在薩利特拉爾奧霍德阿瓜地區的研究和採掘工作可能會發現新的證據,進一步驗證我們目前的解釋。」

參考文獻:J.G. Meso et al. 2025. New information on Bonapartenykus (Alvarezsauridae: Theropoda) from the Allen Formation (middle Campanian - lower Maastrichtian) of Río Negro Province, Patagonia, Argentina clarifies the Patagonykinae body plan. PLoS ONE 20 (1): e0308366; doi: 10.1371/journal.pone.030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