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米奇蛋白」:刪除它就能讓人類「免疫」肥胖?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像更新手機系統一樣調整自己的細胞組成該有多好?現代人早已不需要像遠古祖先那樣追捕猛獁象或躲避劍齒虎,多數時間只是坐在各種螢幕前。我們的身體根本不需要儲存大量脂肪來應對冰河時期,但為何這個機制至今仍在運作?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團隊意外發現了關鍵答案。幾年前,他們在實驗小鼠基因時偶然找到一種名為「米奇」(MTCH2)的粒線體膜蛋白,這可能是對抗肥胖的關鍵鑰匙。研究負責人阿坦·格羅斯教授表示:「刪除米奇蛋白後,細胞膜的脂肪含量大幅下降,同時分解脂肪產生能量的效率卻顯著提升。」
實驗結果令人驚艷:當研究人員抑制小鼠的MTCH2蛋白表現時,這些「健身鼠」不僅肌肉纖維增加,心肺功能與耐力都明顯改善。更神奇的是,即便餵食高脂肪飼料且不運動,牠們依然能保持苗條體態。
最新研究更突破性地證實,這個機制在人類細胞同樣適用。主導實驗的博士生莎比塔·喬拉西亞解釋:「我們每小時監測代謝物質變化,發現刪除米奇蛋白後,細胞呼吸作用增強,能更有效率地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轉化為能量。」
這項發現具有多重意義:MTCH2不僅調控代謝,更是粒線體融合的關鍵調節者。當它不存在時,細胞內的粒線體網路會瓦解,導致能量產出效率降低——換句話說,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熱量才能維持相同機能。
研究還揭露更驚人的事實:米奇蛋白直接影響脂肪細胞分化。格羅斯教授說明:「當我們從前驅細胞刪除米奇蛋白時,這些細胞環境會變得不利於新脂肪合成,從根本上阻斷脂肪堆積的可能性。」
不過科學家也提出警告:2017年的研究顯示,缺乏米奇蛋白可能導致空間記憶與學習能力受損,甚至引發阿茲海默症。雖然這項發現為肥胖治療開闢新途徑,但現階段基因療法仍不適合用於單純減重需求。
格羅斯教授總結:「我們證實米奇蛋白決定了人類細胞中脂肪的命運——當它不存在時,細胞既缺乏合成脂肪的能量,也缺少必要的分化條件,最終形成雙重防護機制。」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EMBO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