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疫情陰影下的生命代價:COVID-19的連鎖效應

疫情陰影下的生命代價:COVID-19的連鎖效應

全球疫情爆發期間,人類平均壽命大幅下降,其中COVID-19、心血管疾病及藥物濫用成為主要因素。東歐與美國受創最為嚴重,而日本與南韓的損失則相對較小。然而,癌症死亡率卻持續下降,顯示醫療體系在疫情中意外地保持穩定。

來自牛津大學Leverhulme人口科學中心、澳洲國立大學及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4個國家在疫情前後的死亡原因資料。結果顯示,2020年除了四個國家外,其餘國家的平均壽命均出現下降。美國的降幅最大,男性平均壽命減少了2.1年。到了2021年,多數國家的平均壽命持續下滑,其中保加利亞女性和拉脫維亞男性的損失均超過兩年。

研究主要作者Antonino Polizzi表示:「這項研究探討了COVID-19疫情對全球死亡率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並指出截至2022年,部分國家的平均壽命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

研究發現,除了COVID-19死亡外,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上升也是疫情前兩年平均壽命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俄羅斯與東歐地區。2020年,俄羅斯因心血管疾病損失了5.3個月的平均壽命,而保加利亞在2021年則損失了5.5個月。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或治療中斷,或是COVID-19死亡人數被低估有關。

共同作者Jennifer Dowd教授指出:「疫情逆轉了多國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方面的多年進展,而這正是2015至2019年間平均壽命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損失一直持續到2022年。」

研究還發現,疫情期間部分國家的藥物濫用及心理健康相關死亡率有所上升。美國與加拿大的藥物相關死亡持續增加,導致平均壽命下降。酒精相關死亡率也上升,拉脫維亞因此損失顯著。然而,自殺與意外死亡率在疫情期間普遍下降。

日本與南韓在疫情期間的平均壽命損失相對較小,成為多數趨勢中的例外。然而,2020年日本女性的自殺死亡率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

另一方面,癌症死亡率在多數國家持續下降。研究人員推測,癌症治療在疫情期間受到的幹擾比預期小,或是癌症患者更容易因COVID-19死亡,而這些死亡未被歸類為癌症死亡。

研究最後強調,建立強大的醫療體系以應對危機而不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同時,針對不同國家與年齡層的差異化公共衛生幹預措施也顯得尤為重要。

共同作者José Manuel Aburto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COVID-19疫情對其他死亡原因的廣泛影響,並強調在後疫情時代分析不同疾病與死亡原因的重要性,以找出改善全球醫療體系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