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隱藏的高速公路:首次直接捕捉到的宇宙網影像
科學家首次直接拍攝到一條長達300萬光年的宇宙絲狀結構,這為我們揭開了宇宙隱藏框架的新視角!宇宙中的物質在星系間空間中排列成一個巨大的網路,稱為宇宙網。經過數百小時的觀測,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功捕捉到其中一條宇宙絲狀結構的最清晰影像。這條絲狀結構連線了兩個正在形成的星系,並可追溯至宇宙僅約20億年時的早期階段。
暗物質佔據了宇宙中約85%的物質,它在塑造宇宙結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引力的作用下,暗物質形成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絲狀網路。這些絲狀結構的交匯處,正是最明亮星系的誕生之地。宇宙網就像是宇宙的骨架,引導著氣體的流動,這些氣體為星系中的恆星形成提供了燃料。研究這些氣體的運動和相互作用,將大幅提升我們對星系形成與演化的理解。
然而,直接觀測這些星系間的氣體極為困難。科學家們過去主要透過間接方式來偵測它們,例如測量這些氣體如何吸收來自遙遠明亮天體的光線。雖然這些觀測提供了寶貴的資訊,但並未清晰揭示氣體的分佈情況。即使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氫,也只會發出非常微弱的光芒,這使得過去的望遠鏡幾乎無法偵測到這些難以捉摸的氣體。
在這項新研究中,由米蘭比可卡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包括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安裝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上的創新光譜儀MUSE(多單元光譜探測器),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宇宙絲狀結構影像。即使擁有這臺先進儀器的強大功能,研究團隊仍必須在天空的單一區域進行MUSE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觀測活動,耗時數百小時才得以高顯著性地偵測到這條絲狀結構。
這項研究由米蘭比可卡大學的博士生Davide Tornotti主導,利用超靈敏的資料製作出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宇宙絲狀結構影像,這條絲狀結構橫跨300萬光年,連線了兩個星系,每個星系中都存在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這項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為直接約束星系間絲狀結構中的氣體特性開闢了新途徑,並有助於精進我們對星系形成與演化的理解。
「透過捕捉這條絲狀結構發出的微弱光芒,我們能夠精確地描述其形狀,」Davide Tornotti解釋道。「這是我們首次透過直接測量,追蹤到星系內氣體與宇宙網中物質之間的邊界。」研究團隊還利用了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超級電腦模擬宇宙,計算出基於當前宇宙學模型的絲狀結構預期發光情況。「當我們將這些模擬結果與新獲得的宇宙網高解析度影像進行比較時,發現現有理論與觀測結果之間存在高度一致性,」Tornotti補充道。
這項發現與超級電腦模擬的令人鼓舞的一致性,對於理解星系周圍稀薄氣體環境至關重要,並為確定星系的燃料供應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參與研究的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科學家Fabrizio Arrigoni Battaia總結道:「我們對這次直接且高解析度的宇宙絲狀結構觀測感到非常興奮。但正如巴伐利亞人所說:『一個不算數』。因此,我們正在收集更多資料,以揭示更多類似的結構,最終目標是全面瞭解氣體在宇宙網中的分佈與流動。」
參考文獻:Davide Tornotti等人,《高解析度成像:z = 3時一對近距離類星體之間的絲狀連線》,2025年1月29日,《自然天文學》。DOI: 10.1038/s41550-024-0246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