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的摩亞鳥曾食用色彩繽紛的松露狀真菌
古生物學家在高地摩亞鳥(Megalapteryx didinus)的兩塊糞化石中,發現了松露狀真菌的古老DNA和孢子,其中至少包含一種色彩繽紛的物種。高地摩亞鳥是一種已滅絕的巨型不會飛行的鳥類,原產於紐西蘭。
松露狀真菌的子實體從未完全張開,也缺乏彈射孢子的方式。
其他真菌靠風力散播孢子,而松露狀真菌則依靠動物攝食它們,從而散播孢子。
在海外,此類真菌——包括真正的松露——通常色調單調、氣味濃烈,對哺乳動物極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紐西蘭的這些真菌往往色彩鮮豔,在森林地面上看起來很像掉落的漿果。
很有可能,這些真菌依靠食果鳥類進行散播,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如今的本土鳥類會食用它們。
生態學家長期爭論,它們原本的散播者必定是已滅絕的鳥類,但在此之前從未得到證實。
在這項新研究中,馬納基·懷努阿-土地保育研究中心(Manaaki Whenua-Landcare Research)的亞歷山大·博斯特博士及其同事,在高地摩亞鳥的兩塊糞化石中發現了真菌孢子和DNA。
這些標本分別在紐西蘭南島西北部塔卡卡河上游流域附近的霍奇斯溪洞穴,以及峽灣地區的塔卡黑谷(TV)被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先前對糞化石的研究已表明,滅絕的摩亞鳥食用色彩鮮豔的果實和其他植物物質,但新的分析顯示,摩亞鳥確實食用了這些色彩繽紛的松露狀真菌物種。」
「這一發現更有力地支援了這些真菌是為了吸引食果鳥類而進化的觀點。」
「摩亞鳥也擅長散播真菌孢子——與它們的遠親鴕鳥相比,鴕鳥進食後會在體內保留食物約36小時,這表明摩亞鳥可以在腸道中攜帶孢子長距離移動。」
「但考慮到這種大型鳥類已經滅絕,如今又是什麼在推動這些真菌曾經賴以生存的散播方式呢?」
「這些依賴其他物種才能生存繁衍、而所依賴物種已消失的進化時代錯位物種,最終會怎樣呢?」
「此外,這種損失可能會如何影響現有的本土森林恢復力,以及其再生和擴張的能力?」
「像秧雞等現存的草食性地棲鳥類,不太可能彌補摩亞鳥滅絕在散播這些真菌方面造成的損失。」
「反過來,這可能直到如今仍對森林的整體恢復力產生連鎖反應。」
「像紐西蘭山毛櫸等森林物種,已經與本土真菌形成了共生關係,就像在摩亞鳥糞便中檢測到的那些真菌,以促進自身的再生和恢復力,因此混合中本土真菌數量減少或分佈範圍縮小,可能會降低森林的整體恢復力。」
該團隊的論文發表在《生物學通訊》雜誌上。
亞歷山大·P·博斯特等人,2025年。糞化石中的DNA和孢子表明,紐西蘭特有的色彩繽紛的松露狀真菌曾被滅絕的摩亞鳥(恐鳥目)食用。《生物學通訊》21(1):20240440;doi: 10.1098/rsbl.2024.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