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平等是必然的嗎?萬年考古研究顛覆你的認知
考古
04-15
一項橫跨更新世晚期至歐洲殖民時期的研究,針對全球1,000個聚落、5萬間房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社會不平等並非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政治選擇導致的結果。這項由「全球不平等動態」(GINI)計畫進行的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研究團隊採用了一個巧妙的量化指標——房屋面積差異。透過計算各遺址的基尼係數(0代表完全平等,1代表極度不平等),考古學家發現雖然不平等程度確實常隨人口增長而加劇,但這種趨勢絕非不可避免。
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館長暨考古學教授蓋瑞·費曼指出:「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這個現象在經濟不平等研究中同樣存在。若將不平等視為自然現象,任何改善措施都將失去正當性。」
從埃及法老的豪華陵墓到被遺忘的寶藏,甚至兒童獻祭遺跡,人類歷史處處可見階級差異的痕跡。傳統觀點認為,農業革命導致剩餘產出被精英階級壟斷,進而催生不平等。但最新研究證實,這個解釋過度簡化了複雜的歷史真相。
研究團隊分析橫跨美索不達米亞、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古代聚落後發現,財富分配方式的「政治選擇」才是關鍵。費曼強調:「各地抑制不平等的機制雖有差異,但常見手段包括累進稅制、財富重分配法令等。」例如古雅典要求富人資助公共建設,許多文明也會在成員去世時重新分配其財產。
這項大規模研究最珍貴的價值,在於用實證資料打破「不平等必然論」的迷思。費曼總結:「當我們掌握橫跨萬年的明確模式後,關於單一資料點的爭論將不再具有說服力。這項集體研究成果,應該能終結那些為不平等辯護的意識形態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