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1400萬星系與類星體地圖揭開暗能量之謎

1400萬星系與類星體地圖揭開暗能量之謎

最新資料顯示,暗能量可能隨時間變化,這一發現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的傳統認知。暗能量一直被認為是宇宙中的恆定力量,但新的研究結果卻暗示它可能並非一成不變。

暗能量解釋了宇宙膨脹速率加速的現象,但其來源至今仍是個謎。通常,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在宇宙數十億年的歷史中密度保持不變。然而,2024年,暗能量光譜儀(DESI)的研究人員根據第一年的資料包告指出,暗能量可能隨時間變化,這一發現震撼了整個宇宙學界。

許多科學家原本期待,隨著DESI提供更多資料,標準模型將得到驗證。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經過三年的資料分析,支援暗能量變化的證據更加強烈。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宇宙學家Eleonora Di Valentino表示:「我感到非常震驚,這意味著可能存在新的物理現象,這非常令人興奮。」

DESI已經繪製了超過140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的位置,這些類星體是遙遠星系中極其明亮的活躍核心。研究人員測量了一種稱為重子聲學振盪的現象,這是早期宇宙中印刻在宇宙中的環形模式。研究人員將這些資料與其他資料集結合,包括超新星爆炸的目錄和宇宙微波背景的觀測。

綜合這些資料,動態暗能量的模型比標準模型更符合觀測結果,統計顯著性高達4.2 sigma,這接近通常認為的發現閾值5 sigma。然而,標準宇宙學模型(稱為lambda CDM)並未被完全排除。芝加哥大學的宇宙學家Michael Turner表示:「儘管lambda CDM有其缺點,但它仍然表現得相當好。」DESI發現,雖然lambda CDM可以解釋資料,但動態暗能量的模型更符合資料。

亞利桑那大學的宇宙學家Enrique Paillas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會議上表示:「越來越明顯的是,lambda CDM在結合其他資料集時難以解釋重子聲學振盪資料,而動態暗能量可能提供瞭解決這一謎題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交叉檢查,包括排除宇宙微波背景或超新星資料,結果動態暗能量仍然勝出。DESI物理學家Nathalie Palanque-Delabrouille表示:「我們最初擔心可能忽略了某些細微的效應,但現在我們更有信心,這確實是資料告訴我們的結果,這非常令人興奮。」

其他實驗也將很快對暗能量進行深入研究。歐洲太空總署的Euclid太空望遠鏡於2023年發射,並於3月19日發布了早期資料,觀測了2600萬個星系。Euclid天體物理學家Xavier Dupac表示:「為了確定暗能量是簡單的宇宙常數還是更複雜的東西,我們需要Euclid,我們需要觀察整個宇宙歷史。」未來,Euclid科學家將研究不同時期宇宙中星系的聚集方式,利用這些資訊來揭示宇宙的膨脹過程。

宇宙的命運可能岌岌可危。在科學家的標準模型中,宇宙將無限期膨脹。但在暗能量變化的宇宙中,極其遙遠的未來可能會有所不同。DESI物理學家Mustapha Ishak-Boushaki表示:「宇宙可能會停止膨脹,然後重新坍縮成『大坍縮』,這在過去25年中被認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