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山脈」所產重力波,LIGO展開追尋
像木衛二(Europa)或土衛二(Enceladus)這類太陽系的衛星,在深海上方有著薄薄的地殼;而水星則是在巨大的金屬核心上覆蓋著一層薄殼。薄片可能會以一些普遍的方式產生皺褶。木衛二有線狀特徵,土衛二有「虎紋」,水星則有瓣狀斷崖。中子星或許也有類似的特徵。最新研究指出,這些中子星上的「山脈」,可能會產生可被探測到的時空振盪,也就是所謂的重力波。
(圖:科學新聞網提供的藝術家所繪中子星想像圖)
中子星的密度比鉛高出一兆倍,其表面特徵大多仍是未知之數。
核理論學家探究了在我們太陽系的衛星和行星上,活躍的造山機制。
其中一些機制顯示,中子星很可能存在「山脈」。
中子星上的「山脈」,其質量會比地球上任何一座山都要大得多,光是這些「山脈」的重力,就有可能產生重力波。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目前正在搜尋這些訊號。
印地安那大學的核天文物理學家豪爾赫·莫拉萊斯(Jorge Morales)和查爾斯·霍洛維茨教授(Charles Horowitz)表示:「這些重力波非常微弱,唯有透過非常精密且靈敏的搜尋,仔細調整到預測的頻率和其他訊號特性,才有可能探測到。」
「首次探測到連續性的重力波,將為宇宙開啟一扇新的窗戶,並提供有關中子星的獨特資訊,中子星可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高的天體。」
「這些訊號也可能為自然基本定律提供精密的測試。」
研究作者們考量了中子星「山脈」與太陽系天體表面特徵之間的相似性。
他們指出:「中子星和某些衛星,像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或土星的衛星土衛二,都在深海上方有著薄殼;而水星則是在巨大的金屬核心上有薄殼。薄片可能會以普遍的方式產生皺褶。」
「木衛二有線狀特徵,土衛二有類似老虎的條紋,水星則有彎曲的階梯狀結構。」
「帶有『山脈』的中子星,可能也有類似的表面特徵,透過觀測連續性的重力波訊號,或許能發現它們。」
「地球最內層的核心是各向異性的,其剪下模量會因方向而異。」
「如果中子星的殼層物質也是各向異性的,就會產生類似山脈的形變,而且隨著中子星自轉加快,其高度也會增加。」
「這樣的表面特徵,或許能解釋所觀測到的中子星最大自轉速度,以及被稱為毫秒脈衝星的發射無線電的中子星可能存在的最小形變。」
研究團隊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D》(Physical Review D)期刊上。
論文出處:J.A. Morales & C.J. Horowitz. 2024. Anisotropic neutron star crust, solar system mountains,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Phys. Rev. D 110, 044016; doi: 10.1103/PhysRevD.110.04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