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的深海可能存在外星微生物?最新研究揭密生命極限
太空
04-10
土衛六(泰坦)表面富含有機物,並擁有深層地下海洋,看似是尋找外星生命的理想候選者。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存在生命,其規模也將極其有限。科學家透過發酵模型推測微生物可能的生存方式,這種基礎代謝過程無需氧氣參與。儘管土衛六擁有大量有機物質,但僅有極少部分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要穿過厚達數公里的冰層抵達海洋更是難上加難。
作為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是個充滿異星風情的世界。其表面遍佈液態甲烷形成的河流與湖泊,散落著冰質巨石,還覆蓋著煤灰般的沙丘。這獨特的地貌長期以來引發科學家好奇,特別是那層濃厚霧霾大氣之下是否可能存在生命。
由亞利桑那大學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安東尼·阿夫霍德與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彼得·希金斯共同領導的國際團隊,試圖建立一個科學基礎的生命存在情境。他們特別關注土衛六與其他冰衛星的不同之處——豐富的有機物含量。
研究團隊採用生物能量模型分析發現,雖然土衛六可能支援以有機化合物為食的簡單微生物,但總生物量極其有限,估計不超過幾公斤。這相當於在整個衛星大小的海洋中,平均每公升水不到一個細胞的密度。
研究特別聚焦於最簡單的胺基酸——甘胺酸。阿夫霍德指出:「我們知道甘胺酸在太陽系原始物質中相對豐富。」然而電腦模擬顯示,僅有少量有機物適合微生物利用,且透過冰層輸送至海洋的效率極低。
研究團隊建議,未來探測任務若要在土衛六尋找生命,難度堪比大海撈針,除非生命存在於有機物含量以外的其他環境。阿夫霍德總結:「土衛六獨特的有機物庫存,實際上可能無法如直覺所想的那樣支援生命存在。」
這項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的研究由瑞士伯爾尼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資助,為美國太空總署即將展開的「蜻蜓號」探測任務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