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試驗新規引爭議:專家駁「全面安慰劑對照」不切實際且違反倫理
美國衛生部近期透過《華盛頓郵報》獨家宣告,稱將要求所有新疫苗進行安慰劑對照試驗,此舉被專家直指「嚴重誤導大眾」。事實上,現行疫苗研發早已包含嚴謹的對照機制,而強制使用無效安慰劑(如生理食鹽水注射)在特定情況下更可能涉及倫理爭議。究竟疫苗試驗的真相為何?新規又將如何影響民眾接種權益?
在藥物研發領域,安慰劑對照試驗確實被視為黃金標準。這種試驗會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施打實驗藥物或無效對照劑,藉此排除「自然康復」的幹擾因素。包括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輪狀病毒疫苗等現行常規疫苗,當年都是透過此方式驗證效力。
但當研發物件是改良型疫苗時,情況便截然不同。芝加哥安·羅伯特·盧裡兒童醫院研究倫理主任西瑪·夏哈教授強調:「若已有確效疫苗,讓對照組接受無效安慰劑在倫理上站不住腳。」例如改良MMR疫苗時,對照組理應接種現行核准版本,而非生理食鹽水,否則等同剝奪受試者獲得已知保護的機會。
這種「以現行療法為對照」的原則也見於癌症治療試驗。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新化療方案通常會與現行最佳療法比較,唯有當疾病尚無有效治療時,才會考慮使用傳統安慰劑。夏哈教授補充:「對多數傳染病疫苗而言,科學家已能直接檢測免疫反應,根本無需額外施打安慰劑。」
COVID-19疫苗的審核過程曾引發疑慮,但專家澄清緊急授權絕非偷工減料。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保羅·奧菲特博士解釋:「mRNA技術已累積數十年研究,加上臨床試驗規模達3至4.5萬人,遠超常規疫苗標準。」後續數億劑的施打資料,更為疫苗更新提供堅實基礎——正如每年調整成分的流感疫苗,無需從頭進行試驗。
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近期被指控「刻意拖延疫苗審批」,要求Novavax針對JN.1變異株的新版疫苗重新進行臨床試驗。FDA局長馬蒂·馬卡里更在社群平臺強調:「本屆政府堅持科學黃金標準,而非替藥廠省下數千萬美元。」此舉引發業界憂心,過度嚴苛的要求恐導致藥廠退出疫苗研發。
這已非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首次質疑疫苗科學。部分公衛專家為此成立「疫苗誠信計畫」,致力反制政府的不實訊息。夏哈教授直言:「強制全面安慰劑試驗,就像要求籃球員每場比賽前都重新試訓——純屬浪費時間與資源。」新規若實施,恐將阻礙美國民眾取得創新的疫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