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皮革爭議:科學家戳破「實驗室製恐龍皮」的誇大宣傳
生物
05-01
近期幾家企業聯手宣稱將推出「暴龍皮革」精品配件,但古生物學家們直指這根本是場行銷噱頭。這項由創意公司VML主導的計畫,號稱要從暴龍化石中提取膠原蛋白,透過合成DNA技術打造「環保無虐」的實驗室皮革,卻遭專家打臉「連暴龍皮膚長怎樣都沒人知道」。
馬裡蘭大學古生物學家湯瑪斯·霍茲直言這根本是「誤導大眾的幻想」,他在接受《Live Science》訪問時強調:「我們既沒有暴龍的DNA樣本,也缺乏完整的皮膚化石證據。」現存僅有的幾塊暴龍皮膚印痕化石,根本無法還原其皮下組織結構。
關鍵在於DNA儲存極限——目前最古老的DNA紀錄來自200萬年前的猛獁象,而暴龍滅絕於6600萬年前。威斯康辛迦太基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湯瑪斯·卡爾更指出,化石中的膠原蛋白鏈早已碎裂不堪:「要精準重建暴龍特有的膠原蛋白分子,現有模板根本支離破碎。」
雖然業者宣稱這項技術能解決傳統皮革業的環境問題,包括減少牧場開發與鞣製化學汙染,但科學家認為與其炒作史前概念,不如專注現存物種。卡爾教授表示:「開發無虐畜產品確實值得探索,但實在沒必要套上『史前』的華麗包裝。」
這場科學與商業的角力,暴露出生物科技行銷的倫理界線。當企業用「侏羅紀奢華」作為賣點時,或許更該誠實面對:這不過是場基因編輯的現代魔術,與真正的暴龍早已無關。